让低空经济“飞起来”“飞得起”“安全飞”
《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以下称《条例》)将于2025年2月28日起施行。日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制定《条例》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广州将组建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
如何让低空经济“飞起来”?
分类划设适飞空域和管制空域
开放低空空域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前提条件。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分释放适飞空域,提高低空空域使用率,《条例》明确市人民政府应当积极争取省人民政府支持,推动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在本市分类划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飞空域和管制空域。适飞空域和管制空域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通过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
同时,争取低空空域分类管理。明确市人民政府应当争取国家支持探索建立低空空域分类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保障空域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低空空域资源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如何让低空经济“飞得起”?
市场主体可参与地面配套设施建设与运营
地面配套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飞得起”的关键支撑。为解决低空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保障能力不足问题,《条例》对地面配套建设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作了全链条规定。
《条例》要求广州空港委会同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应用场景需求,统筹推进低空飞行起降、货物装卸、乘客候乘、航空器存放、能源补充、维修保养等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明确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参与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在符合经济、技术、环境可行性论证的城市核心商务区、交通枢纽站点、医院、公园、学校、体育场馆、旅游景区、岛屿等,按照规划布设地面配套基础设施。
如何让低空经济“安全飞”?
单位或个人需通过管理平台申请飞行活动
大量无人机飞上天后如何有效管理?这是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条例》以构建市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为牵引,对飞行前申报、飞行中动态监控、气象异常暂停飞行等作了全面规定,确保无人机飞上天后能“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
例如,明确广州空港委组织建设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省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设施的实时数据应当接入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对于单位或者个人来说,要求符合国家有关低空飞行申请条件的,应当通过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出飞行活动申请,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当及时反馈空中交通管理机构的审批结果。
此外,明确在适飞空域开展低空飞行活动依法无需提出飞行活动申请的,应当在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报备实名登记信息。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