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名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讲述履职故事,传递民生温度
2月23日,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四场代表通道,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结合各自履职实际,畅谈了乡村振兴、医疗卫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解决等热点话题。今年两会召开期间,总共有24名代表走上代表通道,传递广州好声音。有代表分享履职体会时表示,代表的角色是“桥梁”,连接政府和民众,反映和传达民意,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履职能力,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每一个群众期待。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迎峰连心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绍平:
做强花卉产业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广州市人大代表刘绍平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小爱花,大学读的是园艺技术专业。在代表通道上,刘绍平分享了回到家乡工作,以花为媒,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
“10年前,我发现老家的农田很多被荒废,农民们辛苦劳作却收获甚微,心里很不是滋味。”刘绍平决心回家创业。他发现,黎家塘村的花卉种植户主要依赖传统种植方式,被动等待收购商收购,农户利润微薄。考虑到家乡实际,他尝试种植小盆栽,通过电商平台直销,成功将这些优质的花卉推向市场,解决了花卉产品销售难题,让农户产值翻两番,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可以说花卉已成为村民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这次他分享了对广州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现在老百姓爱花买花,不单单是买花,更多会考虑品种和品质。”他建议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提高花卉的品质。他还建议构建完整的花卉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集育、种、卖、养为一体。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让广州花卉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儿童公园副主任罗碧君:
全社会共携手 打造儿童优质成长环境
作为一名长期为儿童服务的人大代表,罗碧君非常关注广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广州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10年前已规划建成了一区一个儿童公园,形成了‘1+12’儿童公园体系。”罗碧君说,这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同行纷纷前来广州学习取经,他们都表示,广州的小朋友们实在太幸福了,走到哪都有专属的儿童公园,
罗碧君所在的广州市儿童公园创建了全国首个残障儿童游乐区、全国首个“儿童体育公园”、全国首个岭南特色文化游乐区,还让孩子们全程参与到公园建设中,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这些做法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关注,广州“1+12”儿童公园体系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
“能够全程参与到广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我感到非常自豪。”罗碧君呼吁,为儿童打造优质成长环境,全社会应该携起手来,让友好共识更深入,让友好环境更可享,让友好力量更多元。
广州市人大代表、增城中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粤君:
推动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 守护老人幸福晚年
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两会期间,广州市人大代表马粤君联合了31名代表提出了《关于推动我市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的建议》。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民政部门很快地制定了建议办理工作方案,并在2024年9月初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了全年床位建设任务,新建成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达到2884张。
马粤君介绍,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广州全市通过验收的3081张专区床位,已入住认知障碍老年人达2192名,充分发挥了实际社会效益。“建议的督办过程和办理成效,充分说明了政府在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落下’的民生承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通过代表履职推动“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个目标,深感荣幸。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华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陈茵明:
代表推动办理的每件民生小事 都连着群众的“大幸福”
“作为一名连任三届的人大代表,能够在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尽自己的一份力,是一件既光荣又充满责任的事情。”陈茵明走上代表通道,分享了代表履职工作的心得体会。
她说,代表的角色是“桥梁”,将群众的期盼与呼声传递到决策过程是代表的职责使命。以广州地铁13号线C出入口开通的故事为例,2017年广州地铁13号线建成使用,但位于黄埔东路北侧的C出入口却一直未开通,周边数万群众强烈呼吁开通C出入口。民呼我应,她连续四年写了三个建议,持续关注跟进,历经6年多,终于在一片欢呼声中,地铁13号线双岗站C出入口开通了。
“看着大家安全出行和幸福笑脸,我很有成就感。”陈茵明认为,代表所推动办理的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连着群众的“大幸福”,这也是她作为人大代表的初心。陈茵明表示,这幸福感来源于细致入微的民生关怀,来源于街头巷尾的言笑晏晏,来源于温情脉脉的邻里关系,来源于和谐有序的治理环境。在新征程上,她将继续发挥好代表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履职能力,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每一个群众期待。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长洲岛都市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俊文:
引才育才留才 让更多青年助力乡村振兴
“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代表通道上,广州市人大代表宋俊文讲述了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履职体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青年发挥着生力军作用。如何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支持人才发展成为关键。”宋俊文在2020年提出《关于加大力度吸引和支持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今年他继续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改善乡村创业就业环境和氛围,搭建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引导和帮助更多的青年参与乡村振兴。
2024年底,增城区人大常委会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人大代表文旅产业联系点,首批联系对接了35家农文旅企业,倾听和了解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宋俊文成为联系点的召集人。“人大代表行业和产业联系点就是希望通过发挥代表专业特长,推动解决制约行业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宋俊文希望可以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更多的青年助力乡村发展,这也是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二级教授潘小平:
关注“头”等大事 守护老年人脑健康
“我从事神经科医疗工作已经有40多年,在这么多年的医疗和科研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脑健康对老年人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巨大影响。”广州市人大代表潘小平长期从事脑健康方面的医疗与科研,连续三年提出建议将脑健康体检纳入65岁以上人群的健康体检。
潘小平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同时,群众对脑健康的认知普遍不足,往往忽视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我们在荔湾试点社区筛查后,早期诊断率从12%提升至67%,治疗窗口期平均延长2.3年。”潘小平说。
潘小平表示,关注脑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头”等大事,守护老年人的脑健康,不仅是医疗问题,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作为人大代表,她将持续关注和呼吁,守护好老年人的脑健康,希望每一位老年人都可以“优雅地老去、有尊严地活着”。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