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东建设193个绿美点 打造更多生态惠民空间
日期:[2025-07-09]  版次:[A06]   版名:[民生]   字体:【
■环南昆山—罗浮山绿美带。

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举办的全省绿美点建设管理技术培训班上了解到,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以来,广东各地加速推进绿美点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绿美点193个,其中高水平打造精品绿美点32个,启动建设绿美带6条,为群众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绿色开敞空间。

■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林荫

新建一批郊野公园山地公园绿美点

绿美点是展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成果的“展示窗”“样板房”。全省各地积极加快绿美点建设进度,谋划岭南国防教育基地绿美点、河源龙川县龙台山郊野公园绿美点、环南昆山—罗浮山绿美带等标志性工程。同时,各地还充分利用城镇周边的山地、集体林地、果园和废旧矿山等,推动新建一批郊野公园、山地公园绿美点,以小切口牵引带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向纵深开展。

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省绿美点年均种植乡土阔叶树种苗木900多万株,配套基础设施700多处,举办绿色文化、生态科普等活动4000多场,绿美点混交林比例持续提升,体育健身、休闲露营、森林音乐会等多元绿美新场景持续涌现,生态产品供给更加丰富,进一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按照任务要求,全省57个县(市)将至少各新建1个郊野公园、山地公园类绿美点,并将其纳入县城规划设计。同时,各地要在辖区内选取1-2个绿美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景观优美、群众喜爱的精品绿美点,力争“建出成效、建成亮点”。

突出地方绿美特色打造绿美带

广东省林业局明确,各地要加强统筹谋划,科学合理设计,发动各方参与,突出地方绿美特色。各地要通过集中地区资源,聚焦补短板、强特色、扬优势,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绿化,以新建郊野公园、山地公园等绿美点和自然保护地为重要节点,以主要通道、绿道、古驿道、碧道等为线,系统整合沿线森林、湿地、古树、古村落、红色革命和人文历史等生态文化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打造绿美带。

广东省林业局指出,地方政府是绿美点建设的责任主体,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是绿美点建设的牵头推动部门,各地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抓好问题整改,推动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绿美点建设中来。同时,各地要加强运维管理和资金管理,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实实在在的绿美景观,用好建设成果,让绿美点成为“两山”转化的实践阵地,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链接

广州迳下村绿美点:

山水林田“颜值”飙升

夏日里,记者走入广州市黄埔区迳下村绿美点,顿觉一阵清凉。

远处,青山叠翠,深深浅浅的绿掩映;近处,长短宽窄各不一的叶片在微风中“叮当”碰撞。一条浅灰色步道时隐时现。徒步爱好者可沿之深入群山,亲近森林,在绿色斑斓中感受自然之美。

外来媳妇、村两委干部陈晓君告诉记者,她刚来这里的时候,迳下还是一片凋敝的形象。“很多个杂乱无章的鱼塘,周边野草丛生。”

得益于乡村振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迳下依托山、水、田等自然生态资源;红色革命老区等文化资源;迳下院士谷、黄埔创新学院等科技资源,开展滨水景观建设,打造宜人滨水空间,发展生态教育科普。

走访中记者发现,今夏,每到周末有不少老广呼朋唤友来此避暑。饮茶、采摘、骑行、垂钓、观景……车行人行,四通八达。累了,到驿站歇息;饿了,就进农庄吃饭。如今,以迳下东湖为核心,村里形成山环水抱、蓝绿交融的格局。山水林田“颜值”飙升,迳下人惊觉拥“绿”即获“美”。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