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7月4日公告,因顺德农商银行、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终止了顺德农商银行上市审核。这是今年第二家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中小银行。与顺德农商银行的“撤退”不同,6月30日,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更新财务资料,IPO审核状态恢复为“已受理”,上市进程再度启动。
■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
顺德农商行“终止”IPO六年长跑
2019年5月,顺德农商银行A股上市申请获原广东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全面注册制实施后,2023年,顺德农商银行向深交所平移提交了申报材料,重新呈上招股书,筹备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事宜。此后,其上市进程就陷入停滞,招股书中的财务资料多次过期,导致审核状态在“中止”与“已受理”之间反复变化。直至今年7月4日,顺德农商行这场耗时六年的IPO长跑,终究还是暂时画上了句号。
顺德农商银行前身是创办于1952年的顺德农村信用合作社,2009年底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广东省三家首批成功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之一。截至2024年末,顺德农商银行总资产达4719.91亿元,较年初增加101.58亿元,增幅2.20%;实现净利润31.77亿元,不良贷款率1.61%,拨备覆盖率174.78%,在全省农信系统处于中上水平。
广东顺德农商行的“撤退”并非个例,2024年至今,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等多家银行相继撤回上市申请文件,银行对撤回原因的回应多为“战略调整”。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银行上市审核更注重合规性与风险防控,部分中小银行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资产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成为上市路上的阻碍。随着金融监管的持续加强以及审核标准的日益严格,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公司治理等方面面临着更细致的审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银行IPO的审查将会进一步收紧,上市银行数量难以实现显著增长。
银行A股上市节奏明显变缓
作为外源性补充工具,一直以来,IPO都是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带来巨大的资本增量,而且上市后还可以通过增发、优先股等方式继续对资本金进行补充。
但近年来,银行A股上市节奏明显变缓。2019年至2021年期间,有13家银行登陆A股,而在2022年1月兰州银行上市后,A股便再无银行股上市。
尽管进程缓慢,仍有银行在坚持不懈地推进上市之路。截至目前,处于A股上市“候场区”的银行仅剩5家,分别是湖州银行、江苏昆山农商银行、湖北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东莞银行,其中仅湖州银行处于“已问询”状态。6月30日,因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行的IPO状态恢复为“已受理”。自2008年首次递交申请材料以来,东莞银行冲击IPO之路已经走过了17年;南海农商银行启动上市是在2019年,至今已历时6年。其间,两家银行上市状态多次陷入“中止”状态,直至此次再获受理。
鉴于A股市场准入门槛高且充满变数,部分银行将上市目标转向港股。今年1月份,宜宾银行登陆H股,成为继东莞农商行之后又一家在港上市的内地银行。然而,中小银行在港股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不少已成功上市的银行股价表现差强人意,甚至沦为“仙股”。以锦州银行为例,这家在港股市场坚守八年多的银行,去年黯然退市。7月3日,九台农商银行也发布了退市公告。去年11月中旬至今,该行股价一路走低,跌破1港元关口,今年1月份更是探至最低0.33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