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病例均为轻症,已有720例痊愈
7月20日,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曦介绍了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总体情况及防控措施。顺德区副区长何翔威就顺德区疫情防控的具体进展进行了详细说明。广东省疾控中心、市卫生健康局、乐从医院等相关负责人围绕媒体和社会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新快报记者 胡珊霞 实习生 符雅雯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在主动监测中发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疫情发生后,佛山主动扩大搜索范围,加强对既往相似症状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截至7月19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疫情发生后,佛山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全市卫健、疾控、城管、教育、商务、住建、交通等部门力量,在国家和省疾控局指导下开展防控工作。目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鉴于该病毒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防控关键在于防蚊灭蚊。下一步,佛山市将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全域清理蚊媒孳生地,斩断疫情传播链,全力守护群众身体健康。
预防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会上,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剑峰称,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过这个疾病。跟大家熟悉的登革热相比,相同点是传播途径完全一样,都是伊蚊传播;防控措施一样,都是对发病人员进行防蚊隔离,灭蚊和清理孳生地以及做好个人防护。不同点是,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
他强调,基孔肯雅热是伊蚊传播,伊蚊(花斑蚊)是依靠积水繁殖后代的,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佛山市呼吁广大市民,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治,不必恐慌,但需高度警惕、积极防控。防蚊灭蚊是根本措施,关键在于“清积水、防叮咬、早诊治”。市民需清理积水和杂物,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驱蚊用品,尽可能避免被蚊虫叮咬;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主动报告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