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25)》发布
8月4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25)》(下称“蓝皮书”),反映了广州经济分析预测及相关重要专题研究的最新成果。蓝皮书显示,2024年广州坚持稳中求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32.50亿元,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转型升级有所加快,尤其在发展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等方面具备良好基础与优势条件。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广州转型升级有所加快
蓝皮书指出,2024年广州坚持稳中求进,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总体来看,2024年广州经济运行呈现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内外环境偏紧导致增长动力总体不足。另一方面,广州转型升级有所加快。新动能蓄势聚力,航空航天器及设备、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快速增长,服务机器人、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液晶显示屏等新产品加快产出;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都市消费品制造增势良好。
通过建模预测和综合研判相结合,蓝皮书预计2025年广州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增速处于3.7%~5.1%。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
蓝皮书显示,2024年,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022.52亿元,比上年增长0.8%,占GDP比重超过30%。其中,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59.51亿元,增长10.2%,服务机器人、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2.0%、23.7%、68.9%,液晶显示屏实现2.3倍的增长。
工业投资总额达1710.90亿元,增长13.6%,其中,反映新兴领域发展后劲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增长14.3%,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此外,2024年广州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民营经济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主体。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2家,占全省总数超七成,成为全国唯一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创平台的城市。
广州国际枢纽门户功能不断增强
蓝皮书提到,2024年广州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1949.50亿元、增长12.7%。
蓝皮书建议,应以更高标准提升城市交通能级,进一步提升国际枢纽门户功能。一方面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大力拓展航线网络,高标准推进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开拓远洋航线,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临港经济区。另一方面,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创新应用,扎实组织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完善智慧物流设施网络,形成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智慧物流生态。
【找亮点】
低空经济
广州低空经济企业集群初步形成
蓝皮书指出,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和国内低空空域首批开放试点城市之一,广州在低空经济发展上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广州低空经济企业集群初步形成。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全国第二,形成了以头部企业为核心、数量众多且技术先进的企业集群,已注册无人机整机生产制造及关联企业300多家,聚集极飞、亿航、小鹏和广汽等全球领先的智能航空器科技企业,无人机生产设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重要的无人机生产基地。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低空经济领域企业50家,年产值(营收规模)约130亿元,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上市企业9家。
广州低空运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物资配送、安防巡逻与应急救援、农业植保、遥感测绘等城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日趋丰富,区域公务机、高增值货运、飞机租赁和航空融资等新业态高效布局。
今年1月至5月,广州无人机出口量达6134架,同比增长252%,农业植保机型占比超50%,成为创汇新军。
人形机器人
2024年智能机器人产业
产值约125亿元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颠覆性、现象级“大产品”,是广州有基础、有条件抓住并发展壮大的重点产业。
2024年广州市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产值约1800亿元,其中智能机器人产业产值约125亿元,工业、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为2万套、9万套,同比分别增长33%、22%。
广州目前有上游关键零部件企业590家、中游整机制造企业188家、下游系统集成企业235家,已培育瑞松科技、明珞装备等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蓝海机器人、里工实业等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广州聚集了超200家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企业,已建成人工智能算力规模超2200p,居全国前列。
汽车、医疗器械产业为人形机器人“创造场景”。其中,在汽车领域,广州已形成由10家整车制造企业、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和贸易企业构成的较大规模汽车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