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相关管理实施细则下月起实施,对四大类重点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新快报讯 记者陆妍思报道 为抢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关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明确对四大类重点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可获5000万元奖补。
《实施细则》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底。
单个项目最高5000万元
为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广东将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奖补对象为2025-2027年期间获批复同意组建并实际运行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其中,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采取事后补助方式,补助资金不高于项目新购置研发仪器设备(含配套软件,不含税)总额的40%,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
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则将结合国家支持政策予以建设经费支持,补助资金不高于项目新购置研发仪器设备(含配套软件,不含税)总额的40%,单个项目最高5000万元。
“小巨人”成为奖补对象
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广东还将支持培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优质企业项目。奖补对象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中,2024、2025、2026年首次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产品首次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省财政将对符合本条所规定的奖补对象予以一次性奖补。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珠三角每家奖补不超过100万元,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每家奖补不超过120万元;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珠三角每家奖补不超过120万元,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每家奖补不超过150万元。
与此同时,各地级以上市给予本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予以奖补的,省财政进一步参照地市奖补金额,再按1:1比例予以额外奖补。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基础奖补与额外奖补总额度最高为200万元,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基础奖补与额外奖补总额度最高为300万元。
部分项目事后进行奖补
为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广东将支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标杆项目。
奖补对象为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开展工业领域大模型研发、提供优质应用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或科研机构;或者是成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制造业企业。
这类项目将采取事后奖补方式,按照不超过投入费用(不含税)30%的比例予以支持。单个项目奖补资金原则上不少于300万元、最高800万元。
支持开源生态中心运营
为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广东还将支持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中心运营项目。
奖补对象为企业、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其他组织建设开放共享的开源社区、开源生态中心。只要建设的人工智能或机器人领域开源平台具备较高影响力、活跃用户超百万或年服务企业超200家,即可申请。
这类项目采取事后奖补形式,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开源社区和生态中心,按不超过其上一年度审定运营费用30%的比例予以支持,奖补资金最高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