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广州工作组、广州驻贵州各地工作(小)组以及广州、贵州两地相关部门、爱心组织、爱心企业等的大力组织、支持下,来自贵州黔南、安顺、毕节三市(州)的138名师生,跨越千里来到广州,与25名广州学生代表相识。当天,“粤黔青芯”贵州优秀学生代表赴广州交流研学活动(下称“‘粤黔青芯’广州研学活动”)首站正式拉开帷幕。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王景禧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破冰互动 两地学子从初见至同心
当天,广州市海珠区为来自贵州的客人举行了简短又热情的欢迎仪式。“粤黔两地虽隔千里,却因东西部协作结下深厚情缘。本次研学活动,正是粤黔协作‘共育人才’的生动实践,让苗岭清风与珠江浪花共同浇灌青春梦想。”广州市海珠区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邓敏向远道而来的师生致以热忱欢迎,并期待大家在随后的行程中增长见闻、拓宽视野、收获友谊。
仪式上,来自海珠区相关单位、黔南工作组及爱心企业的五位代表共同为两地学子代表赠送纪念品,这份凝聚多方关怀的礼物,见证着黔粤青少年携手同行的起点。
欢迎仪式后,破冰活动随即展开。125名贵州学子与25名广州学生混合编组,按学校分为10个小组,各校老师入组协助,以“破冰·联结·共创”为主题,完成从陌生到熟络的蜕变。在团队展示环节,各小组10分钟内合力创作海报:“黔粤同心队”“山海共行社”等队名融合两地元素,“贵山珠水手拉手,研学路上一起走”等口号朗朗上口。活动尾声,全体师生集体拍摄开营视频,齐声喊出研学口号。
七日研学 多维探索筑梦成长
这次跨越千里来到广州,很多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兴奋,并充满了期待。
“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广东省博物馆。”来自贵定中学的鄢林俊同学对新快报记者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广州,非常开心能够被选中参与这次研学,希望能跟广州的新同伴们多交流学习,并结下深厚友谊。
“第一次踏上广州的土地,非常兴奋。”来自惠水民族中学的王元智说,希望在研学中能多了解广州的科技发展。
“这次活动加深了贵州和广州协作的深度。”来自黔南惠水民族中学的尹字波老师表示,黔南与广州在发展上还存在明显差距,这次研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学习动力。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是2025年“粤黔青芯”东西部协作青少年科普研学交流系列示范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广州工作组牵头,粤黔协作安顺、毕节、黔南三市(州)工作组及协作地六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获得粤黔两省教育、文旅部门及社会力量支持,行程从8月18日延续至25日。
当晚,学子们走进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在蓝色光影中开启探索之旅。接下来的6天里,他们将走进陈家祠、广东省博物馆触摸岭南文脉,探秘广汽埃安、海客智能教育基地感受科技力量,踏访黄埔军校、农讲所传承红色精神。
精心组织 营造快乐无忧研学氛围
这次贵州138名师生将在广州度过七天六晚,食宿、车旅、研学全程都有公益赞助。这背后,离不开各方的精心谋划、暖心组织。
“这次研学活动,粤黔两地已经谋划了很久,对推动东西部协作很有意义。”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组长黎亮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黔南一共来了79位学生,都是精心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另外有8位老师参加。他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沿地,拥有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这次研学有利于贵州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学习动力。通过组织广州学生代表与他们破冰相识、同走一段路、同唱一首歌等活动,可增进两地青少年的深厚情谊。他透露,不久前刚有一批广州学子到贵州研学,“希望通过两次活动做一个示范和模板,推动两地青少年研学和交流进一步发展。”
为了举办好这次“‘粤黔青芯’广州研学活动”,各驻县工作小组也积极牵线搭桥、大力推动。如粤黔协作贵定小组与当地教育部门一起筹集资金,组织贵定中学40名同学参加,约占总人数三分之一;粤黔协作长顺小组通过自筹资金和发动爱心企业捐赠,组织14名学生参与。
粤黔协作贵定小组组长,贵定县委常委、副县长温远辉介绍说,很多学生是第一次出远门来到广州,这次研学点的安排覆盖了人文、历史、科技等各方面,相信贵州的学子一定会收获满满。同时,他非常感谢广州爱心企业、公益组织、景区等的大力支持,让这批学生能够快乐无忧地参与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