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一座见证了永和镇近现代发展史的老厂房,在“百千万工程”的春风里重获新生,成为新晋地标——永和客厅。在广州市驻永和镇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这座小镇文化会客厅正成为展示永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杨晓蓉 陈琅乾
老厂房建成综合性文化空间
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圩镇客厅的整体品质与形象,永和镇在经过多轮综合考量与细致比较后,选定永和主街的一处闲置老厂房作为打造永和镇美丽圩镇客厅的理想之地。
通过改造,这座工业老厂房建设成为总用地面积722平方米、建筑面积642平方米的文化新地标——永和客厅,保留工业历史痕迹的同时,注入现代功能与人文温度,集中展示了永和历史沿革、未来规划、名优产品展示、特色文旅推介、非遗文化体验等内容,成为游客、居民“可观、可忆、可游、可憩”的多元化、综合性文化空间,诠释了“百千万工程”关于典型镇建设的深刻内涵——在盘活存量资源中激发新动能,在赓续历史文脉中开创未来。
在筹备过程中,众多永和能人和曾在永和工作生活的干部群众化身为历史的“打捞者”与“守护者”。他们自发翻检地方文献、老照片,从尘封的故纸堆中细心寻觅线索;对征集到的图文资料逐字逐句推敲分析,反复比对印证,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确保展厅内容兼具历史的厚重与阅读的吸引力,让永和的历史走进人心。
打造功能业态丰富的新名片
展馆内通透的连廊、精巧的小公园是群众休闲打卡、品茗聊天的好去处;宽敞的二楼文化空间随时可以开展科普讲座、技能培训、非遗文化等多种活动。如今的永和客厅,是永和镇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发展蓝图与辉煌成就的宣讲台,也是居民休闲会客、交流思想的活力场。
在永和客厅,不仅能详细了解永和的发展历程、历史故事和“百千万工程”的坚实足迹、发展规划,还可以看到舞布龙、龙窑制陶、山苍子药枕、山茶油等13项本土非遗项目和非遗文创产品。作为特色产品展销大厅,这里也陈列着永和本土企业的优质产品以及永和丝苗米、山茶油、山苍子药枕等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品,助力本土好物拓宽销路。
为确保圩镇客厅持续焕发活力,永和镇坚持“运营前置”理念,积极邀请运营团队参与后期运营全过程,整体谋划打造功能业态丰富的圩镇文化新名片和有温度的文化共同体。
永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不断优化永和客厅功能品质,通过多元长效运营,形成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圈”,为广大居民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更加美丽的永和圩镇形象。
据了解,近年来永和镇大力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组织开展打造美丽示范主街、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等7个项目建设,将壮瑶少数民族特色元素融入风貌设计,连片打造美丽圩镇风貌示范新样板。目前,7个项目主体均已基本完工,正持续进行下一步提标升级,为永和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