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通行八方 广州织就“四位一体”交通网
日期:[2025-08-26]  版次:[A06]   版名:[民生]   字体:【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五跑道成功试飞。

■讲座现场。

12小时 全球 8小时 全国 1小时 湾区

12小时航空通达全球,8小时高铁直达国家级城市群,1小时高速形成湾区生活圈,30分钟中心城区与南沙新区互达……近日,在羊城学堂“老城市 新活力”系列讲座上,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沈颖披露了广州交通发展的最新数据。

■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交通宣

编织通达全球综合交通大网

凭借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优势,广州编织起了一张通达全球的综合交通大网。

空中——目前,白云国际机场拥有71家航空公司,236个国内国际客运通航点,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连接国际及地区近100个目的地,每周往返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约1700架次,年旅客吞吐量7636万人次,位居全球第12、全国第2,基本形成高效通达全球的“12小时航空交通圈”。

海上——如今,广州港已成为联通世界的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线180条,连通欧洲、美洲、非洲、澳洲、亚洲等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高标准打造了湘粤非、赣粤、渝穗、穗蓉等海铁联运示范通道,推动港口腹地向内陆纵深,把“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

铁路——广州已初步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3小时辐射华南主要城市、8小时直达国家级城市群。2024年,广州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45亿人次,其中,广州南站8938万人次,单日发送记录最高达到47.8万人次,连续多年居全国高铁站客流量前列。

公路——广州不断强化对外辐射通道,完善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的“三环+十九射”高快速路骨架路网,多条高速公路与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1小时湾区生活圈初步形成。截至2024年底,广州市全市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含收费城市快速路)1268公里。

城市轨道——广州已实现“区区”通地铁,形成“1000公里+”的城际和城市轨道网络。地铁运营线路19条,线网总里程稳居全国第三,日均客流量位居全国第三。国内首条时速160公里的全地下市域快线——地铁18号线,实现中心城区与南沙新区30分钟互达。

让出行便捷、智慧、安全

为缓解停车难,广州从扩容增量、盘活存量、信息引导三个维度综合施策。目前,广州共有停车泊位438万个,小汽车保有量403万辆,停车供需比从2019年的1.06逐步提升,至今接近1.09,基本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供给体系。打造的“广州泊车”停车信息服务平台,累计用户量达290万人,已发布5470多家经营性停车场、约244万个泊位的动态信息,实时打通停车人与停车场之间的信息渠道,提高停车泊位利用效率。

广州致力于构建“两网融合、服务升级、智慧赋能”的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地铁与公交“两网融合”,大力发展社区微循环公交,试点需求响应式动态公交服务新模式,实现地铁与公交的线网协同和服务互补。目前,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为100%,全市地铁站点200米范围内公交接驳率基本达到100%。

此外,广州累计开放城市测试道路超过2600公里,其中开放高快速测试公路10条、263公里,实现三个先行试点区(南沙区、黄埔区、花都区)测试路网贯通。积极推进区域联网成片,海珠、天河、白云、黄埔、花都、南沙区等多个区域实现示范运营道路场景互联互通,广州市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区域全国领先。已开通东风路环路、广州塔线、琶洲环线等12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累计运送乘客数量突破119万人次,总运行里程超过230万公里。

据介绍,广州已汇聚4200多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低空经济已经在丰富出行方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拓展观光旅游、提升应急服务水平等应用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