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善意与生意并不矛盾 温暖并尊重更可持续
日期:[2025-08-29]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从自发行动到社会合力

在大家纷纷为广州“爱心餐”点赞的同时,有网友提出:如何从自发的爱心举措到形成社会合力?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对此,广州多位餐饮协会负责人表示,将在行业进行推广和呼吁,让大家感受到广州餐饮烟火气的“人间温暖”。

■文图: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梁燕芬 陈洁 见习记者 金瑜

这种帮扶方式既是慈善行为,又兼顾了对人的理解与尊重,让受助者能更安心地接受帮助。

餐饮行业协会

爱心餐折射善意“小窗口”

餐饮行业帮扶是多元化的

“这是人性温暖的充分体现,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所在。” 广东烹饪协会会长赵利平表示,广州多家餐厅用“暗号”提供爱心餐的行为,折射出人文的进步,这种帮扶方式既是慈善行为,又兼顾了对人的理解与尊重,让受助者能更安心地接受帮助,“就像雷锋精神一样,是值得提倡的”。

赵利平指出,其实在广州乃至全国多地,类似爱心餐的善意行为一直都有。行业内很多餐厅或企业遇到有困难的人,看到有人饿肚子,会自然而然伸出援手。餐饮行业的帮扶形式本就多元,除了爱心餐,还有救难、捐助、安置残障人士等多种责任担当。“暗号爱心餐是一个温暖的‘小窗口’,但不是全部。”他举例道,不同层次的餐饮场所会根据自身定位选择合适的帮扶方式,比如五星酒店可能不会用“A套餐”的形式提供帮助,但它们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项目等方式传递善意,同样能起到帮扶作用。

他认为,有困难的人选择这种帮助,大多是迫不得已。对提供暗号爱心餐的行为进行肯定是有必要的,一方面能鼓励更多餐饮从业者参与其中,让善意形成风气,另一方面也能引导社会形成 “尊重式帮扶” 的意识。不过,赵利平也提出,倡导需把握尺度,“不必大张旗鼓,避免让人误解‘困难群体众多’,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需要帮扶的人越来越少’”。

用“暗号”点餐的举动

维护受助者的尊严

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广州市饮食行业商会会长区又生认为,广州多家餐厅免费提供爱心餐是很好的爱心举动,尤其是用“暗号”点餐的举动,不仅可以很好维护受助者的尊严,也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体现,是很值得推广的一个做法。“年轻人能开口去吃这个餐的肯定有自己的苦衷,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提倡年轻人都去吃免费的‘霸王餐’。”区又生表示,协会非常赞同和支持爱心餐活动,接下来将会持续关注爱心餐活动,希望能推动后续一些相关活动。

广州烹饪协会会长梁日东回忆说,类似的爱心餐活动10年前在广州的一些快餐店就有了,也有很多社团在逢年过节为老人家、环卫工人等提供爱心餐,酒楼这方面参与得比较多。但之前形式不一样,没有直接写明“2号餐”或A套餐,而是在店内的墙上有一个爱心牌,真的没钱的食客拿一个牌点餐,排队去吃。他认为,现在形式更好一点,报个“暗号”就可以吃上,是更尊重人的一种做法。

梁日东也对爱心餐活动表示支持,“以前我开餐厅也有做爱心餐,可能一些餐饮组织做公益推动会更好一点,我们协会可作为辅助方进行后续推动和宣传,倡导大家一起参与。”

将在行业进行推广和呼吁

放大爱心餐的“广州温度”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餐协秘书长程钢表示,提供爱心餐的个体商户能够主动回馈社会,而且是以一种尊重人的方式,是需要点赞和传扬的行为。而提供“暗号餐”的企业不仅帮助到一些初来广州或是确实生活困难的人,更叠加了对人性的尊重,这种“无名化”“去标签化”的帮扶是爱心的彰显,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帮扶方式。

“以往学生申请补助需要填表申请,哪个同学申请了,所有同学都知道他家庭困难。当前有一些高校采取了大数据自动分析,自动识别消费能力不足的学生,将餐补直接打到学生账户,解决的也是‘无名化’的问题。”程钢举例道。

程钢提到,这些刚到广州的务工人员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一顿饭”,还需要“一张床”,需要政府以及各行业去关注,探讨是否可以为这些确有困难的人提供一些公益性或商业性的短期公寓。此外,还可以探索利用长者饭堂、社区饭堂等载体,以专项资金等形式,对这些暂时困难的人群进行补助,提供免费爱心餐。他认为可以形成一种社会力量,不仅仅是做小本买卖的个体商户,企业品牌、政府等多方可以整合资源,做一些常态化、系统性的布局,将爱心餐的“广州温度”进行呈现和放大。

未来,希望有更多餐饮企业能够效仿,推出各种“暗号餐”,形成一种行业的声音,这也代表我们的广州力量、广州的包容亲和力。“我们也将在行业进行推广和呼吁,让更多企业关注到这一种态度,也用他们各自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到广州的温度,感受广州餐饮烟火气的‘人间温暖’。”

公益机构负责人

爱心餐厅不仅要着眼于就餐帮助,还要注重人文关怀

“广州是一座包容、开放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慈善公益。”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蓝态爱心环保餐厅项目发起人张华表示,“我们身处在这个城市,也在积极参与公益实践,推动社会更加向上、向善。”

“我们以照顾就近为主,但也不分户籍。”张华认为,爱心餐厅不仅要着眼于提供就餐帮助,还要注重人文关怀。“我们通过提供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他们也可以在餐厅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获得通过劳动产生的社会参与感。”截至8月25日,该餐厅已为60岁以上长者、残障人士、困难人士,免费提供超38万份爱心午餐。

据张华介绍,餐厅所有开支都是来自社会捐赠,除了少数工作人员,大部分工作也都靠志愿者来承担。目前,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已经取得了公开募捐资质,“蓝态爱心食堂”在民政部慈善中国网站备案并获得公开募捐项目备案号,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公开募捐。为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企业以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为主,并辐射至郑州、银川、河北、山东等全国各地。

“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千千万万人的力所能及。如果没有点滴善意的汇聚,我们也无法步步向前。”张华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