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在广州,有这样一群“冠军”教师,从领奖台到讲台,从领域冠军到培养新人,将夺冠经验转化为育人智慧。新快报记者采访三位曾获冠军奖项的老师,他们有的是与学生打成一片的青年教师,有的是传承冠军精神的体育教师,有的是夺得世界技能冠军的劳模匠人……他们将冠军精神渗透进教学中,心怀教育理想,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路人。
■策划:新快报记者 王娟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邓善雯 陈钰涵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受访者供图
广州市技师学院 黄枫杰:
从赛场到讲台 以匠心铸传承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冠军、国家级黄枫杰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广州市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技能大师黄枫杰有着一连串耀眼的荣誉和成绩。而作为广州市技师学院的青年教师,黄枫杰今年迎来了自己的第八个教师节。从赛场到讲台,他始终以匠心践初心,在职教赛道上深耕不倦,期待为社会培养更多学有所用的高技能人才。
征战世赛 为广州拿下世赛首金
2012年9月,16岁的黄枫杰进入广州市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读,开启了他的技能之路。第二年,他入选学院CAD机械设计精英班参训。从此,与技能竞赛结缘。
2017年,黄枫杰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并夺冠。首次征战世赛,即实现中国在该项目上的首秀夺金和广州选手世赛金牌“零的突破”。21岁的他登上了技能舞台的顶峰。
“公布赛果的那一刻,我既惊讶又感动,首次参与世赛,一路走来挑战和困难真的不少,最后能战胜强劲对手拿到好成绩,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回想起当年的参赛经历,黄枫杰依然心情激动,而赛场上突发情况的应对也让他至今印象深刻。“当时我就明白,决胜赛场除了扎实的功底,心态也很重要。我现在也常跟学生们讲,大赛更要有平常心。”
多年的技能竞赛经历,让黄枫杰养成了认真严谨、注重细节的好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计划性、协调性和应急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留校任教 传承技能延续“世赛使命”
获奖的那一年,黄枫杰也面临毕业。“当时我是很坚定的,就是选择留校。”黄枫杰说,当时原型制作是世赛的全新项目,国内并没有太多实训经验可参考,备赛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看着图片和视频来训练。“有些不清晰的地方还要放大图片反复观看练习,可以说,这条路走得比较艰难。所以,我希望能把技能和经验留下来,让之后的学生少走一些弯路,也回馈培养了我的母校。”
留校任教后,黄枫杰除了教专业课、带训,还兼任班主任,日常工作忙碌而充实。在教学上,黄枫杰十分重视基本功。他认为,技能的学习重在基础,要在循序渐进中系统性学习。“把基本功学好学扎实,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能很快上手。”和学生相处,他既严厉也宽容,亦师亦友。在他眼里,技工院校的孩子大多能吃苦。“只要爱学习,都能学好技能。”
“世赛夺金让我实现了技能成就梦想。毕业留校,则让世赛使命延续。”从教8年,黄枫杰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以前我认为老师主要是做好教学,成为技工教育的老师后,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技能成才的内涵,老师通过技能传承影响更多的学生,帮助他们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产教融合 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近年,黄枫杰在原型制作上不断深挖,积极推动世赛成果转化,致力于促进原型制作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他看来,世赛成果转化到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原型制作专业为例,我们需要做资源建设,将世赛的赛题及备赛训练等过程变成教学资源,比如制定任务书等,以层层递进的任务去完善教学资源,查漏补缺、创新拓展,再运用到人才培养上。”
2025年,黄枫杰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人社部评审获批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让黄枫杰更觉肩有重任,也更加坚定未来努力的方向。“工作室除了技能传承,更重要的是要紧密对接产业,提升服务社会的效能。”黄枫杰说,如今他会更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好技能,并运用技能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是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
目前,黄枫杰在技术攻关上已获得了2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外观专利。他和团队参与了企业生产装置的研发,致力于开发创新创业产品,比如与企业合作研制摩托车车灯自动化装备工作站,自主研发了3D打印安装调试平台(4机型4控制系统)等。“目前,我们所尝试的一些项目,在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方面是有很大助力的。”
中流击水当奋楫,重任在肩敢扬鞭。黄枫杰说,未来自己和团队将在创新和服务拓展方面下功夫,借助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培养更多学有所用的高技能人才。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体育教师 年师瑶:
“冠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
让学生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
下课铃响,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体育教师年师瑶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球馆观察孩子们打球。她还手把手教大家发球、击球的动作要领。这位笑眯眯站在球桌前的年轻老师,是国家乒乓球一级运动员,曾多次登上全国乒乓球赛的领奖台。
今年,硕士刚毕业的她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从领奖台到讲台,从运动员到体育老师,身份转变但体育的精神不变。年师瑶说:“希望将体育教给我的一切继续传递给我的学生。”
“欲学打球,先学做人”
年师瑶曾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乒联白俄罗斯乒乓球公开赛,闯入女子单打成人组16强;在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甲C联赛斩获女子团体冠军;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乒乓球团体赛女子团体冠军;曾在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广东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斩获亚军。
对于年师瑶来说,选择成为老师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决定。“小时候我在广州学习打乒乓球,教练是奥运冠军王楠和刘诗雯的启蒙教练张景清老师。她一直教导我‘欲学打球,先学做人’,我印象非常深刻。”张老师身上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理念,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当站在职业选择的路口时,首先想到的是“传承”二字:“我想像张景清老师那样,成为用体育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人”。在正式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前,她已经在深圳多所学校实习,训练校队、参与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将目标管理能力带入课堂
在运动员时期,年师瑶凭借出色的目标管理能力屡创佳绩。她表示:“在赛场上,我学会了将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达成的小目标,这让我在训练和比赛中始终保持着清晰的方向感。”如今,她将这种能力带入课堂,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比如,一个学生跳绳一分钟可以跳100次,那么为其设定的目标不是120次,而是“这周稳定达到105次”。学生达成后,再设定新目标。“每达成一个小目标,我都会给予积极的反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保持学习的动力。”年老师介绍道。这种目标分解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认为竞技体育与普及体育教育不是对立面,而是一座金字塔的两个部分。如果让全体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塔基’,那么‘塔尖’就是为有潜力的孩子提供专业化路径。而我的目标,是让塔基更宽广,让塔尖更坚实。”为此,她计划通过游戏化教学和分层训练模式,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全面覆盖和个性化发展。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回想运动员时期,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一旦赢得比赛、站上领奖台,年师瑶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她坦言:“当时那种直接的喜悦是瞬间的、热烈的。而现在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是绵长而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