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4000多名学子点亮希望,帮助1805位走失老人回家
新快报讯 记者黄闻禹 实习生 范欣然报道 在广东梅州兴宁市叶塘镇麻岭村,68岁的村民刘选仁曾先后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广东好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日前,刘选仁又荣登2025年“中国好人榜”。
“我只是比别人多做了一点事而已。”面对荣誉,刘选仁谦逊地说。从返乡开始助学,到创办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再到身患癌症依旧坚守公益一线,他用20年的执着与真情,书写着“小善汇聚成大爱”的故事。
从单枪匹马到爱心汇聚
2005年从外地返乡后,刘选仁开始走访山区,一次走访所看到的景象令他揪心:部分家庭因病因灾陷入困境,孩子们的读书梦摇摇欲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不能让这些孩子失去希望。”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扎根。
经过多年筹备,2013年10月,他正式创办了善小助学协会。“善小”取自“勿以善小而不为”,寓意着点滴善意汇聚成河。
协会的起步并不容易。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专职人员的费用,全部由他一人承担。如今的协会早已不同往日,拥有1700多名志愿者、280多家企业会员,每年公益资金规模超过200万元。“和其他团队相比,我们不依赖政府拨款,而是用透明管理和口碑去赢得社会信任。”刘选仁说。
对刘选仁而言,入选“中国好人榜”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其实‘中国好人’并不是一个头衔,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只要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就是‘中国好人’,而我只是比别人多做了一点事而已。”
4000多名学子受助
助学,是“善小”的初心,也是协会最重要的使命。十余年来,善小助学协会已帮扶4000多名学子。协会设立“双特生”培优项目——专门资助“家庭特别困难、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一年资助金额从6000元到1万元不等,大学生资助高达8000元至1.6万元。这些孩子中,已有160人完成本科,5人考上博士,15人读上硕士研究生。“看到他们能读书、能改变命运,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刘选仁感慨。
协会还成立“让爱回家应急寻人服务队”,已经帮助1805位走失老人回家,始终坚持“不收一分一厘”的原则。
“公益的关键是公信力。要做到财务透明、用德感人,让社会大众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有更多人愿意跟随。”刘选仁说。
身患重疾依然心系公益
2023年,刘选仁确诊结肠癌。即便在病房里,他的手机也24小时开机。出院第三天,他就投入公益一线。“善小助学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与其把自己困在病痛里,不如把时间用在帮助别人上,这样痛苦也被淡化了。”
如今,他已完成五次复查,病情稳定。乐观的心态和公益的忙碌,成为他最好的“良药”。
家人曾对他颇有怨言,觉得他把家庭“丢在一边”。随着公益成果不断显现,子女们也逐渐理解并支持。刘选仁笑说:“做公益也是在守护家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展望未来,刘选仁希望协会能持续发展下去,不断创新公益模式,做成一个有品牌、有影响力的组织。“无论谁接任会长,都要遵循少说多做、言出必行。只有这样,小善才能汇聚成大爱,让爱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