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郑志辉报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此举标志着中国联通将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创新业务,深度拓展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关键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我国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消息,此次许可的颁发是落实今年8月27日印发的《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该《指导意见》明确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目标到2030年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是指终端设备无需依赖地面基站,直接通过卫星网络实现通信。该技术在应急救援、远洋航行、地质勘探、森林防火等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该领域,美国企业如AST SpaceMobile、Lynk Global及SpaceX均在测试或推出相关服务。中国卫星通信市场也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到2030年,卫星通信产业有望成为万亿级蓝海市场。
随着中国联通入局,我国卫星通信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竞争态势。中国电信此前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中国移动也表示,正积极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中信证券预期,卫星通信产业牌照发放工作将于近期加速推进,首批牌照发放或涉及大型基础电信服务商、头部央企、民企卫星产业运营商。
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目前三大运营商正以不同路径推动卫星通信加速普及应用。
中国联通近期成功发射了“联通星系”01-04星,其中04星采用载荷可重构等核心技术,支持低功耗物联网终端直连卫星通信。此外,中国联通还探索卫星与车联网融合,2025年2月完成车载卫星通信外场试验,为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通信保障。中国移动也在卫星物联网领域发力,2025年7月发布MU329N等多款模组新品,适用于定位器、应急对讲机等终端。
中国电信则联合华为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多频段天线复用技术,使普通手机卫星通话功耗降至5G通话的1.5倍,千元机麦芒40的推出更是推动技术普惠。截至2025年8月,全国已有35款终端支持卫星通信功能,形成完整产品矩阵。
在应用场景方面,应急通信成为率先落地的核心领域。在近期北京暴雨汛情期间,卫星电话通过低轨卫星互联网架起了“空中生命线”,在抢险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电信2023年已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商用服务,2024年又推出“汽车直连卫星”。今年5月,电信卫星通信分公司与老挝通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天通服务落地老挝,成为首个将直连卫星业务推向海外市场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依托北斗系统发布短信业务,在网终端突破1600万部。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9月8日中国卫星涨停,中国联通A股盘中拉升超6%,最终收涨4.82%,市值达1766亿元;卫星制造企业海格通信、华力创通分别上涨3.82%和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