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2025中秋圆梦行动再启航,守护66个童真心愿
廿载逐光,星河成炬。自2006年中秋前夕,新快报携手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一纸寻亲档案为帆,助百余受助儿童归航。此后岁月,携手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梦响汇公益等爱心力量,将温暖的涟漪,荡漾向困境儿童、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心田,深耕“政府+社会+媒体”的关爱模式,编织守护金色童年的网络。
又是一年桂香浮动,月光渐满人间,“2025中秋圆梦行动”再启航。
此次,我们邀您共赴一场传统文化与童真梦想交织的奇妙之旅:非遗游园会上,与孩子一同破解灯谜、绘制兔爷、体验投壶问礼,感受千年文明的智慧与浪漫;广式月饼制作工坊里,亲子协作揉面团、包馅料,让甜蜜的香气包裹团圆的温情……
更期待您轻轻托举66个困境儿童的稚嫩心愿——一本渴望已久的童话书、一套画笔、一辆单车、一个书包……让这些在月光下闪烁的小小期待,皆可在爱心滋养下,绽放成最璀璨的梦想之花。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 通讯员 陈欣柔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圆梦1号
哥哥想像弟弟那样骑车去“兜风”
两年前,一位长辈送给曾女士的双胞胎儿子一辆儿童自行车,孩子们高兴坏了。哥哥图图很想学骑车,却始终学得不够弟弟快。
“图图的平衡能力和同龄人相比较为逊色,我看他学了很久也没会,但他没有放弃。”妈妈说,弟弟最终凭借“不怕摔不怕疼”的毅力熟练掌握骑行技巧,经常推着心爱的自行车外出玩耍。
“看着弟弟和小伙伴们骑着单车去兜风,图图羡慕了许久,但孩子的爸爸患有尿毒症,家里又是低保家庭,我们始终没有答应给图图再添一辆新车。”妈妈说,两年的遗憾一直藏在图图心里。
今年中秋就快到来,图图许了个愿。“新学期开始没多久,图图的运动和平衡能力有所提升。班主任多次表扬他大课间表现好,他学习自行车信心也比以前更强。”曾女士笑着说,对运动充满向往的图图还想拥有一双新鞋子,用来练习跑步,他不只一次对妈妈说,“我好期待像弟弟一样,成为一个追风的孩子。”
圆梦2号
女儿不善表达 父亲代为许愿
喜欢去游乐场,喜欢玩波波池,喜欢漂亮的衣服……9岁的茹茹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喜欢美好的事物。说起女儿,茹爸怜惜不已。茹茹是困境儿童,在特殊学校上三年级。为了让女儿多表达、多开口说话,爸爸、妈妈想尽办法鼓励她。
“今年以来,茹茹在学校的表现又有进步,以前她总是用手比划来表达需求,现在老师表扬说,孩子比以前更乐意开口表达,会说‘我想要……’‘给我……’。”茹爸开心地说,总想奖励女儿一件礼物。“就自行车吧。”他说,有一次,茹茹在学校体验了装有辅助轮的自行车,非常喜欢。虽然孩子表达不出那种喜爱,但每次看见自行车时,那双移不开的眼睛、跃跃欲试的身体,都不会骗人。
茹爸表示,这些年带女儿就医做康复锻炼,许多医生告诉他,运动能改善特殊儿童的能力。“我希望女儿学习骑行提高身体平衡能力,还希望买一双运动鞋给她,和我们一起多锻炼。”茹爸说。
圆梦3号
女孩“容易迷路”需要一只电话手表
诺诺虽是特殊儿童,但活泼开朗,是个阳光女孩。诺爸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女儿,特意将上班时间全部调成夜班,方便白天接送诺诺读书。“孩子因认知能力有限,外出时容易迷路,自己上学不安全。”诺爸说。
诺诺明年就要初中毕业了,“容易迷路”成为爸爸的一块心病。“我们正考虑让女儿到职业学校上学,学习一技之长,可是上职中就要去距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上学。”爸爸告诉新快报记者,诺诺如果上职中,就要自己搭地铁、公交上学,这对她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之前,诺爸靠电话手表定位来了解孩子的活动轨迹,前段时间,诺诺的电话手表坏了。“有一只新手表,能让我们随时‘看到’她,她出行就会安全很多。”诺爸说。
圆梦4号
拍照小达人相中一部儿童数码相机
咔嚓咔嚓,摁下快门——遇上美丽的打卡点,小耀总是要拿着已故爸爸留下的手机,认真拍几张照片。起初,妈妈阿琴以为儿子只是贪玩,可有一次,阿琴仔细翻阅手机的存照,发现小耀的“作品”竟然拍得不错。
阿琴说,以广州塔为例,小耀拍摄的广州塔在蓝天映衬下更高大、宏伟,“有点意思”。机灵的小耀发现妈妈满意,就缠着妈妈,希望给他买一台近年很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数码相机。“它可以拍照存照片,还可以打印出来呢。”小耀在商店里见过这款儿童数码相机后,一直念念不忘。
阿琴说,小耀不仅是个活泼的小男孩,还兴趣广泛,游泳、音乐、绘画都很擅长,但他独爱摄影。“我很想通过这一次中秋圆梦活动,为小耀许愿一台儿童数码相机。”阿琴对新快报记者说,她希望儿子能发挥特长,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好。
圆梦5号
贴心“小棉袄”很需要一部除螨仪
浠浠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爸爸、妈妈患有视力障碍,出门不便,浠浠便紧紧牵着他们的手,充当父母的“指南针”;平时在家里,她争着做家务,分担外婆的压力。“我女儿可乖呢。”提起女儿,妈妈胡女士一脸骄傲。
胡女士一直想为女儿买一个特别的工具——除螨仪。“浠浠是过敏体质,小时候容易打喷嚏、流鼻水,皮肤会起疹子。医生诊断后说,浠浠是‘尘螨过敏’。”浠浠的外婆十分无奈地对胡女士说,家里狭小逼仄,杂物多,少不了虫子。每当艳阳高照,老人家就尽量将浠浠的被褥衣服床铺拿去洗晒,减少孩子过敏发作的机会。
“空气中也有不少螨虫。女儿今年上初中了,体育锻炼量很大,运动的时候遇到尘埃,她就猛打喷嚏。如果有个除螨仪,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胡女士说。
圆梦6号
热爱画画的她希望有两套马克笔
嘉嘉来自单亲低保家庭,今年10岁,就读小学四年级。谈起女儿,妈妈阿娣一脸骄傲。“家里有3个孩子要抚养,平时我接送完孩子后就要出去接散工,有时候周末也希望做点工作,补贴家用。好在嘉嘉从小就成绩优异,考试常常排名年级第一,从来不用我费心。”阿娣说。
早些年,因为丈夫去世,阿娣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养家不易,她曾因为劳累患上肾结石积水,做了手术治疗。
阿娣记得,自己生病期间,嘉嘉经常画画送给她、安慰她。“嘉嘉跟着学校美术老师学习,学会了画国画、油画,而且画得很不错,参加学校的比赛还得了奖。”阿娣既惊喜,又为自己没有更好的条件去栽培女儿而遗憾。
老师的小奖品通常是作业本和铅笔,所以嘉嘉很少让妈妈给自己买文具——除了水彩笔。“她真的好喜欢画画。”阿娣说,得知有机会参加圆梦行动,嘉嘉开心极了。“可以实现2套72色马克笔的心愿吗?”她笑着说,自己天天坐着的儿童椅摇摇晃晃了许久,“我也好想换一把新椅子。”
圆梦7号
一台吸顶灯就能解决外婆的烦心事
升上5年级,小玥书桌上的练习册越堆越高。一张60厘米×40厘米大小的书桌,如果都用来放书本,就摆不了台灯。于是,家里的餐桌一桌两用,吃过饭后就成了小玥的“书桌”。
外婆一直想优化外孙女的学习空间。“夏天天气热,客厅窄小,餐桌要放台灯,地上还要放电风扇,客厅的位置不够。”外婆说。
小玥妈妈身患疾病,外婆成为小玥的监护人,但外婆与外公既要照顾小玥的妈妈,又要拉扯小玥长大,生活确实不易。
事实上,家里的家电日渐老化,该换了。比如家里的电饭锅就经常失灵,但外婆不想为此“投资”,她想把资源都投入到外孙女的学业。“仔细量过家里的尺寸,如果换一张新书桌,客厅摆不下,怎么办呢?我有一天在商店看到,原来有一种挂在天花板上的吸顶灯,既能照明又是一把电风扇!”外婆说。
得知有机会参加中秋圆梦行动,外婆和小玥都很开心。“家里电饭煲经常坏,所以想申请一个电饭煲,但最想要的是一台风扇灯,可以省下摆电风扇的空间,又能保持客厅的亮度,小玥做作业的空间也能更整洁。”外婆说。
圆梦8号
两件小家电就能为妈妈撑起“烟火小天地”
临近中午,广州市从化区一处农居很安静,只有厨房传来轻微的碗筷碰撞声。院门被轻轻推开,12岁的小斌因头痛难忍从学校请假回来,探头看到妈妈正在准备午饭,他放下书包执意要帮忙“打下手”。
妈妈谢女士坐在轮椅上,望着儿子忙进忙出的背影,眼眶悄悄红了——这个跟着妈妈长大的男孩,从幼儿园起就跟着妈妈学淘米煮饭,希望为行动不便的妈妈减轻负担。“现在炒菜、煲汤、洗衣服、拖地,他样样精通,明明自己还是个需要照顾的孩子,非要抢着照顾我。”谢女士说,
自己从小肢体残疾,出行全靠轮椅,短暂的婚姻结束后,她最大的期待就是拉扯大儿子。因为没有工作能力,母子俩一直靠低保维持生活。让她欣慰的是,小斌如她所愿健康长大,不仅懂事,学习还特别好,“小学时一直名列前茅,今年升上初一,还当了班干部”。
这次小斌生病回家,谢女士好不容易劝他歇着,自己动手煮了儿子最爱吃的番茄炒蛋。可吃完饭,小斌还是抢在妈妈之前去洗碗。他偷偷告诉新快报记者,自己最佩服妈妈的善良和坚强,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学有所成,好好回报妈妈和帮助过他们的人。而这个中秋,他最大的心愿是置换掉家里老旧且时常“罢工”的电饭煲、电水壶。“其实电饭煲也是爱心人士送的,用了很久,现在坏了,妈妈煮饭很不方便。”他说,这两件小小的家电不是普通物品,而是他想为妈妈撑起的“烟火小天地”。
圆梦9号
书本文具轮滑鞋 能为母子带来欢乐
6时许,出租屋的厨房已有细微声响。小涛妈妈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正小心翼翼地给锅里的蔬菜焯水——儿子是过敏体质,吃不了学校的餐食,她必须每天早起为儿子做早餐。9岁的小涛坐在桌边,悄悄把妈妈散落的头发别到她的耳后,“妈,今天我自己背书包,你别送太远,风大。”小涛说。
20多年前,刘女士从一所高校毕业,后来因压力大,她没有调节好状态,导致精神失常。更不幸的是,病情稳定后的而立之年,她因感情不顺结束了婚姻,独自带着小涛生活。“回忆里有很多令人心碎的往事,比如在医院门口抱着体弱多病的孩子哭,因为他的过敏体质忧虑到彻夜难眠。”刘女士说,虽如此,过往岁月里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民政部门和街道未保站社工知道我们母子的情况后,帮我们申请到所有能申请到的福利”。
小涛从小就明白妈妈的不易。9岁生日那晚,妈妈为他买了个小蛋糕,他捧出三朵纸折的玫瑰花,说:“你要健健康康地等我长大挣钱,让你安享晚年。”刘女士望着掌心里的纸玫瑰,笑了又哭,哭了又笑,母子俩在烛光里对视,双掌合十为对方许愿。
小涛的中秋心愿很简单——一双轮滑鞋,想在周末迎着风奔跑;一套安徒生童话书,想跟着故事探索世界;一份文具,想把字写得更工整,不辜负妈妈的期待。
圆梦10号
9岁孖仔期待一辆“共享单车”
“多画几个同学在球场上!”小迅趴在桌上涂鸦,他的双胞胎哥哥凑在旁边指点。妈妈李女士一边晾晒衣物,一边盯着小哥俩的“动静”,笑着说:“亲密起来像一个人,有不同意见也会吵架。”
这是母子三人最寻常的生活场景,却藏着外人看不见的奔波与坚持。
李女士做全职妈妈照顾两兄弟已有6年,小迅3岁之前,李女士还在岗位上忙碌。到了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李女士和丈夫越来越担忧。“跟哥哥比,小迅说话晚,注意力不集中,似乎对自己以外的人和事都不关注。”李女士说,她带着小迅去医院求诊,很不幸,小迅被确诊为“星星的孩子”。得知情况,李女士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辞职报告,全力照顾孩子,帮助小迅康复。
从此,家里的经济重担全压在小迅爸爸肩上,他每天连轴转工作,只为孩子能多上几节收费不菲的训练课。李女士则成了小迅的贴身“康复师”,手把手教他表达需求、认知环境。
如今,小迅终于能顺畅地和妈妈交流,会主动牵起家人的手,在社区活动中认识新朋友,跟他们一起做游戏、骑单车。“四五岁时给兄弟俩买了单车,但小迅长得快,12英寸的儿童车现在根本骑不了。”李女士说,得知有机会参加“圆梦行动”,哥俩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想要一辆新单车,我们共享!”
(文中人物为化名)
●温馨提示:圆梦计划接受爱心读者一对一认领,亦接受爱心企业一对多“包揽”,认领热线18665089067(微信同号)。感恩有您,与我们一起,守护孩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