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针绣出广府风华 一馆尽揽岭南风韵
日期:[2025-10-05]  版次:[A04]   版名:[悦游国庆 粤味全运]   字体:【

■荔枝、红棉等岭南元素,是广绣创作的重要题材。

▲现代广绣以生活写实为主。

广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伍洁仪及其绣制的《故乡大吉》作品。


■市民与10米长的澄海鳌鱼舞道具合影留念。

■12位非遗匠人联合创作的作品《百工照壁》。

■在广东省非遗馆,游客通过展品了解漆器髹饰传统工艺。

节庆叹非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太好逛了

编者按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到来,十五运会的脚步愈发临近。广州作为全运会的重要承办城市,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商圈楼宇到比赛场馆,处处洋溢着迎接全运会的浓厚氛围。

为此,新快报推出“悦游国庆 粤味全运”专题,每天由新快报记者化身“推荐官”,用文字与镜头向大家推荐广州在全运之年推出的精品旅游线路、美食打卡地和全民体育活动,以及国庆长假期间正举办的精品演出、文博展览、非遗体验、潮玩乐游等活动,邀请五湖四海的朋友共赴全运之约,体验大湾区的澎湃活力、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广府文化的多姿风采。

新快报推荐官

陈洁

漫步羊城街头

邂逅千年广绣

广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粤绣(广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广州,无论是走进文化馆、非遗馆,还是漫步在非遗街区、商圈,你都可能与这一千年技艺不期而遇。

一针一线

绣出岭南风韵

广绣的魅力,全藏在针法里。捆插针、打子针、续针、铺针、扭针……四十多种针法,配上丝线、绒线、金银线等线料,让广绣能做到“工”为“艺”用,绣品艺术效果突出。

荔枝、红棉等岭南元素,是广绣创作的重要题材。一些广绣艺人以岭南画派作品为底稿,把一笔一墨变成千丝万缕。有时候,画里简单一笔,绣时却要千针万线才能还原。他们把从岭南画派里悟到的美,运用到绣品技艺上,使广绣作品在技法应用、针法创新、意境融会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广绣的神韵,在于匠人对细节的执念。比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伍洁仪绣制的《故乡大吉》,为了捕捉鸡的神态,她反复观察、琢磨真鸡的形态。为了呈现鸡羽毛的柔亮质感及其在光线下蓝绿色的光泽变化,她用比头发丝还细的蚕丝线,钻研丝线与光线的关系。而绣制人物胡须时,则讲究“从皮肤里长出来”的自然感,慢工出细活,每一针都是功夫。

承古启今

绣出时代活力

广绣不仅承载着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还是广东传统的出口商品,见证着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曾受到葡萄牙国王等称赞。

传统广绣喜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情感输出浓烈。现代广绣则以生活写实为主,色彩过渡自然柔和。在技艺传承上,广绣匠人们投入大量心血,反复研讨、实践,总结出了四十多种针法,并编写成教程,让千年技艺有了传承的范本。

如今,广绣并未被束之高阁,而是以挂饰、家居摆件、服饰、手提包、丝巾、胸针等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更在文商旅融合中,打开了新的可能。如果你想亲眼见识,在广东省非遗馆、广州文化馆、广州绣品工艺厂等展馆,永庆坊、北京路等广州非遗街区或商圈,都能近距离观赏,还能亲身体验这一指尖上的岭南美学。

新快报推荐官

程羽

一馆尽藏岭南韵

半日遍赏百工奇

广东北枕五岭、南濒南海,这片热土上,岭南人民用智慧与匠心孕育的非遗瑰宝犹如星河般闪耀。国庆假期,不妨到珠江之畔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省非遗馆”)逛上半日,尽情领略岭南的百工奇技与万种风情。

实物加实景还原

构建沉浸式体验空间

省非遗馆面积达2.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04万平方米,展区共四层,由“序厅+六大主题展厅+专题展厅”组成,通过实物展陈、实景还原与交互装置打造,构建起沉浸式的非遗体验空间。

步入“山海之间”展厅,喜庆氛围扑面而来。这里犹如岭南民俗的立体百科全书,可以看到英歌舞者手持英歌槌腾跃翻飞,广佛地区民众默念“行通济,无闭翳”迈过通济桥,还有赛龙舟的团结拼搏,“出花园”的古老仪式,赏花灯的浪漫约定……穿行其间,仿佛瞬间穿梭在广东各地的节庆现场。

“饮和食德”展厅以广东人的膳食哲学为核心,将广东药食同源的理念娓娓道来。展区不仅1:1打造了一间凉茶铺,还通过82味中药组成的展墙,介绍广东凉茶清热解毒、祛火除湿等神奇功效。

汇聚殿堂级瑰宝

堪称岭南工艺“藏宝阁”

如果说前两个展厅让人感受到热气腾腾的市井烟火,那么走进“臻品厅”则像进入了岭南工艺的“藏宝阁”,珍藏了粤绣《百鹤图》、潮绣《岁朝清供》、潮州彩瓷《丹凤朝阳》等殿堂级艺术瑰宝。在此可以近距离感受粤绣、珠绣、潮州木雕、广州牙雕、阳美玉雕、广彩瓷等非遗的精妙绝伦。

“物华锦绣”展厅所展是关于广东的生产生活美学,例如:色彩鲜艳、精细繁复的织绣,釉色润泽、造型典雅的陶瓷烧制,刻工巧夺、精致华丽的广东木作,以及常用于节庆装饰的木版年画与剪纸等。这里还把广东人的屋檐“搬”进展馆,方便人们近距离欣赏屋顶嵌瓷的惟妙惟肖。

“南风传韵”展厅里搭建的许多大小各异的戏台,通过录像或虚拟演员演绎粤剧、潮剧、汉剧、木偶戏等地方戏曲。观展者在移步换景间,即可感受不同的乡风民谣、南风曲韵。

“湾区同心”展厅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守护的非遗记忆:茶楼里“一盅两件”的早茶文化、叶问咏春的刚柔并济、粤剧红船的江湖传奇……这些跨越地域的文化符号,正是大湾区人共同的精神纽带。

正所谓“一馆尽藏岭南韵,半日遍赏百工奇”,相信省非遗馆会是各位国庆假期到广州“叹非遗”的不二之选。

■策划:李青 ■执行:陈琦钿 张小奋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洁 程羽 ■摄影: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