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天山雪》在广东友谊剧院上演,展现文化润疆历史长卷
10月6日正值中秋佳节,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与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联合出品的杂技剧《天山雪》在广东友谊剧院首演,演出现场掌声不息,反响热烈。作为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力作,《天山雪》用具有沪疆特色的杂技语汇,展现了一幅跨越70多年的援疆、文化润疆的历史长卷,展现了上海援疆、文化润疆的丰硕成果。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创作立意
“立体化”创作
以杂技展现70多年援疆历程
《天山雪》历时三年创作,集结了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英吉沙县阿迪力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泽普县歌舞团5家演出团体参与演出。
从上海都市到天山雪地,从弄堂小巷到棉田麦浪,从瑰丽的龟兹壁画到火热的开垦戍边……《天山雪》聚焦在沪疆两地三代人在不同时期共同建设新疆的历程,展现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屯垦戍边,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青年奔赴新疆投身边疆建设,再到中巴公路的修建,一直延续到新时代上海与新疆两地杂技人深化文化教育合作,是一幅跨越70多年的历史长卷。
该剧总编导李春燕表示,该剧着力解决“如何用杂技剧解构宏大现实题材”的核心问题,通过杂技艺术的综合舞台呈现,讲述上海与新疆两地人物、三代情缘的故事,展现民族交融与时代变迁。
创作过程
21个杂技节目构成
融合戏剧舞蹈魔术等元素
《天山雪》剧情历程跨度大,表现场面多且复杂,给主创团队带来诸多难题,同时也打破了上海杂技团舞台演出的多个纪录。该剧主创团队3次深入新疆实地调研采风,并运用了编、导、演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创作模式,剧本曾九度易稿。
该剧由12幕21个杂技节目构成,其中来自新疆的演员,提前近一年到沪参与创排,与上海演员共同训练,不断磨合节目技巧及表演默契。全剧主要通过杂技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并在杂技表演中融入戏剧、舞蹈、魔术等多种元素。
在呈现形式上,除了现代化的灯光、音效,全剧还综合运用了当下最先进的数字科技,通过虚幻引擎软件、动作捕捉技术、虚拟拍摄、LED广色域屏幕等前沿多媒体制作技术,营造出沉浸式的跨时空氛围,“飞天”演员带领观众飞过天山雪峰、龟兹千佛洞、楼兰古城。
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梁弘钧表示,《天山雪》的创作本质是“双向奔赴”,不仅将海派杂技的精细与创新带入新疆,更从新疆团队身上汲取了深厚的文化养分。无论是达瓦孜(高空走索)技艺的惊险传承,还是新疆演员歌舞中奔放的情感表达,都让作品更具生命力。
现场直击
钢丝上表演多种高难度动作
惊险又精彩
《天山雪》全剧共21个节目,每一个节目都追求高能呈现,而《友谊路》篇章的达瓦孜,无疑是剧中技术最难、情感最浓、最具看点的段落之一。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大雪纷飞的布景,悲壮低沉的背景音乐中,演员们“艰难”地在悬挂的长绳间飞跃,伴随着动画背景里的雪崩和落石,再现了当年修路环境的恶劣。在一段空中飞人的演出结束后,舞台上矗立的两座山之间,巧妙地架设出了一条钢丝,国家级非遗达瓦孜绝活正式亮相。
呼啸凛冽的寒风背景音中,演员们在钢丝上做出跳跃过两人、双人叠罗汉、劈叉、双人抬杆带人等高难度动作,现场观众捏了一把汗之余,不忘在每个惊险动作间鼓掌激励演员。
该剧执行编导雪克热提·艾依热提介绍,为再现中巴公路建设者在百座山峰间开路的艰辛,对传统达瓦孜进行了多项突破:将钢丝从8米延长至13米,调整松度与摆度,以表现山势险峻。演员不仅要在更复杂的高空条件下完成动作,还要代入筑路工人的角色情感,这对技术和表演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我们希望通过《天山雪》,让更多观众了解达瓦孜,也通过这一根钢丝,串联起沪疆两地深厚的情谊。”雪克热提·艾依热提说。
广州市民李小姐表示,自己小学的时候看过电视直播阿迪力挑战在长江三峡走钢丝,“还记得他当时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没想到能在广州的剧院里亲眼看到达瓦孜这项绝活,真的太震撼了。”
反响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光与热”
现场首次响起的热烈掌声出现在剧中的集体自行车项目。演员们化身上世纪60年代的青年,他们意气风发,骑上“二八大杠”,在自行车上做出高难度的跳车、脱把站把手等动作。当七个演员在同一部自行车上搭出了三层罗汉塔,全场瞬间被点燃,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友谊剧院。
“自行车这段真的勾起了我们对青春岁月的回忆。”70岁的胡阿姨和黄阿姨结伴来看剧,两个人在上世纪60年代都作为知识青年到广州南沙,扎根当地劳动了三年。胡阿姨表示,剧里青年骑车时自信阳光的笑容让她仿佛看到了刚学会骑车的自己。
“最有共鸣的是女主人公在前往新疆的火车上给妈妈写信,说自己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发挥生命的光和热。”黄阿姨回忆到,自己当年写回家的信里也有类似的表达,所以特别有共鸣。“在中秋团圆夜能够阖家安康,家国平安,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努力奋斗。”
在中秋佳节之际,能够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演出这部体现民族大团结的杂技剧《天山雪》,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今天的中华民族更需要团结奋进,为民族复兴共同努力,这让这部剧更具时代意义。
——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梁弘钧
在中秋这个团圆的日子,我想通过这台剧向大湾区的朋友展示新疆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大家看到新疆的发展与变化,讲好上海援助新疆的故事、民族团结的故事。
——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副团长、《天山雪》演员阿不都卡迪尔·吾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