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内灯火如昼。40余名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与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女孩正投入紧张集训,这群平均年龄仅18岁的少女,肩负着十五运会开幕式代表团引导员的重任——她们将是11月9日开幕式上绽放青春风采的“举牌小姐姐”。
有人统计过,大型赛事的开闭幕式的直播中,每名引导员都将获得8秒左右的“特写时间”。因此,有人用“8秒定格,终身荣誉”来形容这一角色。但这短短8秒钟的绽放,背后是无数个每天8小时的艰苦训练。
用培训老师的话说,如果将每个代表团方阵比作演出方阵,那么每一名引导员就是这个方阵的领舞,她们的位置太重要了。女孩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都传递着大湾区青年的自信与活力。当镜头扫过她们时,世界看见的,不仅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更是一群中国青年的朝气与底气。
本次引导员的训练由曾参与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及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专家汪桂花、谢珊珊担任导师。两人借鉴“双奥”成功经验,制定了科学训练体系。“从热身动作开始就有专门设计,行进姿态、举牌高度、转弯角度,每一处细节都须统一按‘双奥’标准。我们要打造的是既有大国礼仪风范,又有激情活力、青春洋溢、自信真实的青年形象。”汪桂花说。
华南农业大学服装表演专业的刘佳颖,就是这群女孩中的一员。来自山东潍坊的她身材高挑,笑容中写满了自信。“刚接触的时候没想到引导员工作会如此不容易,7斤重的牌子,开始时都举不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就算提两桶水爬七层楼,也不觉得吃力了。”谈及即将到来的开幕式,刘佳颖眼里闪着光,“想到可以带着那么多优秀的运动员进场,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真的非常自豪!希望那一天,我能以最好的状态与大家见面。”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杨可欣,是一位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女孩。集训最累的时候,她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就躲在走廊里给家人打电话,听着电话那头的鼓励,一遍遍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爸妈现在见人就说‘我女儿要去全运会了’,那种骄傲我记在心里。这次训练教会我的不只是举牌,更是不管遇到什么难事儿,都要克服困难咬牙往前走。如果开幕式那天,我能举着家乡黑龙江的标牌进场,那就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时刻了。”杨可欣说。
距离十五运会开幕已不足一月,训练场上的灯光依旧每晚亮起。期待姑娘们能够用最饱满的热情,向外界展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昂扬向上的风采和东道主的活力与担当。
■策划: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摄影: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 郭思杰
■文字:新快报记者 高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