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守好“家底”深化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晒出“成绩单”
日期:[2025-10-27]  版次:[A02]   版名:[要闻]   字体:【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亮点1 国有资产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亮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最新“成绩单”。

这份综合报告公布了截至2024年底各类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

——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109.4万亿元;

——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87.9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3.9万亿元;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8.2万亿元、净资产55.4万亿元;

——国有土地总面积52413万公顷、2024年水资源总量31123亿立方米。

综合报告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坚持以报告促管理,持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坚决管好、用好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当日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这份专项报告透露,5年来,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国有资本权益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4%、11.7%、11.0%,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5%以内。

除了公布国有资产“家底”情况,报告也呈现了资产管理和改革的新动向。

健全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管理,支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夯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基础,深化资产预算管理协同;夯实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利用的空间基础,守牢自然资源资产安全底线……综合报告里的一项项进展,体现了国有资产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综合报告透露,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科技创新,严防重点领域风险。

此外,下一步,还将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国有资产报告质效。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管好用好。综合报告称,坚持以国有资产报告工作为抓手,全面摸清国有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资产、提升管理效能,推动国有资产治理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亮点2 金融工作

着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提出,下一步金融工作将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着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报告显示,2024年11月以来,金融系统进一步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共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公司再融资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报告提出,下一步将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着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强化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管好用好现有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效推进金融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报告指出,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执行好各项已出台货币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效能,研究储备新的政策举措。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根据报告,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不断增强监管质效。加强穿透式监管,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强化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亮点3 食品安全

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据新华社电 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同时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要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施行,2015年进行了全面修订,2018年和2021年进行了两次修正。今年再度“小切口”修法,针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作出完善。

用“最严谨的标准”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持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报告透露,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等多项规定,建立多部门多领域合作的标准审查机制,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93项,涵盖日常消费的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涉及各类食品安全指标2.3万项。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抓手。报告指出,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推动全国309.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备115万名食品安全总监、949万名食品安全员,“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成为企业风险防控的常态化措施。

孩子们的“盘中餐”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报告指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加强。全国93.1%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保障家长参与重大事项监督。

对于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凝聚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工作合力、加大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执法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强化网络食品等新业态食品的监管、健全进口食品相关法律制度、巩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尽快启动食品安全法全面修订工作。

亮点4 生态系统

全国林草已形成4个产值超万亿元支柱产业

据新华社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要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森林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0.496万亿元,形成木材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林草产业直接从业人员6000万人以上,重点林业县农民收入超过60%来自林草产业,成为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活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

针对进一步促进林草产业提质增效,报告建议将壮大林草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任务,构建以林草资源培育利用为基础,涵盖林草产品产加销、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在建立健全林草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方面,报告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有关渠道对林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林菌、林药、花卉苗木等富民产业;发挥绿色金融工具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提供信贷支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