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真金白银政策包发布 广东全链条扶持优质内容创作(2)
日期:[2025-10-29]  版次:[A05]   版名:[头条]   字体:【
■现场表演。

■“粤知一二”创始人郭嘉峰。

■毒舌电影创始人何君。

■“央视新闻”视频号运营负责人王元。

深圳:打造数字内容产业创新高地

●福田:

推出立体化支持政策“福立方”

为加速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福田推出立体化支持政策“福立方”,从多领域为内容创作提供资金与资源支持。

产业载体上,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园区最高补500万元,认定为国家、省、市、区级园区的额外奖100万元,运营好的园区每年最高补500万元,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每年最高补300万元;内容创作上,影视动漫国家重点项目最高补500万元,院线作品最高补300万元,融入福田元素作品额外奖100万元,原创游戏单项目补20万元(每家企业每年最高200万元),电竞场馆建设、国际赛事最高分别补300万元、500万元,MCN机构、短视频平台项目最高分别补200万元、500万元;数智与出海方面,AI设计等项目最高补500万元,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最高补20万元;人才方面,新入户本科、硕士最高分别补3万元、5万元,企业实习基地按学历给予补贴(港澳台籍上浮50%),并提供住房保障与融资支持。

●南山:

多维度繁荣优质内容创作

南山针对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政策扶持聚焦多维度。

人才方面,企业新引进入户35周岁以下全日制本科、硕士毕业生,最高分别获3万元、5万元生活补贴;企业经营上,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市级及以上文化产业园区最高按年租金30%(70万元)补贴,园区外最高按25%(60万元)补贴,期限均不超3年;产业空间上,市级及以上文化产业园区改造为创作集聚区最高按实际投入20%补300万元,在经认定空间举办品牌活动单场最高按费用50%补100万元,同时释放微短剧产业集聚效应;此外开放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地标景区等创作场景,推荐创作者参与荣誉评选,支持优质内容申报奖项并提供流量扶持,搭建职业培训与技能认定渠道,依托全球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内容出海。

●宝安:

十条措施邀全球创作者寻“宝”

宝安围绕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推出十条措施,资金与资源支持覆盖全产业链。

政策支持企业入驻重点优质楼宇,按营收增速最高享租金三折优惠;符合条件的企业首次达规最高获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开展AI制作、虚拟摄制等的影视企业最高获100万元资助;优质内容创作最高奖10万元,微短剧作品每部最高资助30万元(含国家计划额外奖励),网络影视作品最高资助100万元;引入数字文娱专业服务机构单家年度最高补200万元,原创文化IP、非遗数字化项目分别最高补100万元、50万元;海外发行影视企业每年最高补100万元,符合条件的创作者按“凤凰英才计划”最高获144万元资助,并享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保障,同时开放山海生态、历史古迹、重点企业等多元创作场景,提供共享载体与媒资库支持。

●光明:

多举措吸引头部UP主集聚

光明出台多份政策为内容创作产业提供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科技内容创作者,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赋予“才享光明”人才码并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合作酒店折扣、免费入住人才驿站等安居保障,其子女可在公办学校(幼儿园)就读;文化、娱乐业企业首次升规最高奖10万元,次年营收正增长再最高补10万元,纳统企业年度营收每增100万元奖1万元(最高100万元);在光明取景不少于5处且宣传效果好的作品,每部最高奖10万元;入驻相关产业园区的企业,按15元/平方米/月标准获租金补贴,每家最多补1000平方米,最长支持3年;同时依托科技底色吸引头部UP主集聚,建设影视科技集聚区,推动“影视+科技”融合发展。

●前海:

境外宣传前海文旅爆款有奖

前海合作区针对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扶持措施涵盖多方面。

税收上,符合条件的自媒体企业按15%税率征企业所得税,香港居民个税超香港税负部分免征,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享个税差额补贴且补贴免税;人才培训上,MCN机构员工参加新媒体运营师认证培训可获学费补贴,创作者通过全媒体运营师认定纳入人才体系;内容与平台上,境外社交媒体宣传前海文旅的视频单条播放量200万的机构可获奖励,上年度用户超2000万且服务收入增加逾2000万元的平台,按研发投入10%获一次性奖励;同时提供商事登记一站式服务,鼓励平台设创作中心、办品牌活动,依托专属平台举办政企对接会,促进自媒体与政企资源对接。

开放麦

流量与质量如何“双向奔赴”?

要有温度、有情感、有共鸣

本次活动,“央视新闻”“意公子”“白菜GG”“Sir电影”“粤知一二”等优质创作者代表以“开放麦”的形式分享创作故事,从内容创作的视角,分享各自不同领域的洞察与破圈经验。

如何在短视频赛道壮大主流价值?“央视新闻”视频号运营负责人王元重点分享了对内容质量和流量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做内容导向是第一位的,“我们所有的流量只是手段、工具,绝不是目的。想做‘有流量的质量’和‘有质量的流量’没有捷径。我们做的每条内容,尤其是深度内容,都需要想创意、打磨稿件,洞察与用户共情的情绪价值。”他表示,主流媒体做短视频没有捷径,就是练内功、练招数,掌握获取流量的方法,才能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并用优质内容传递主流价值,做出打动人心的爆款。

“意公子”本名吴敏婕,在短视频平台上她生动地讲述中国的历史文化,已拥有上千万网络粉丝。在她看来,想要跨越屏幕,与用户建立联系,在内容创作上需要经历从深入的资料收集,到浅出的输出,再到最后与用户共情的过程。正是专注内容的深入挖掘,她所运营的视频号才得以实现万赞到十万赞的跨越。“创作需要不断地深挖核心价值,因为答案不在远方,而在深处。”她说。

三农创作者“白菜 GG”林万华分享时表示,现在直播成为了她的创作方向之一,通过直播乡村生活与乡村好物,创作出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我们卖过潮汕的牛肉丸、广东的清远鸡、福建的枇杷膏,把家乡的好物推荐出去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我们推荐的不只是一份产品,更是一份乡情与乡愁的传递。”在她看来,无论从事哪个赛道、领域的内容创作,都需要真实与真诚地表达,内容不仅要有核心竞争力,还要有温度、有情感、有共鸣。

作为创作者的一员,毒舌电影创始人何君表示,以短视频为核心形式的内容创作,还有无限的可能。来广东生活工作近20年,她真诚地感受到广东的开放和对创作者的包容,“作为‘新广州人’,这里有如此好的平台生态与优惠政策,欢迎更多创作者加入这片沃土。”

“用户喜欢有共鸣、有笑点的内容。”“粤知一二”创始人郭嘉峰指出,由于注重与用户之间的共鸣,“粤知一二”从2017年至今,全网粉丝超4000万。从公众号到视频号,随着竖屏时代的到来,虽然用户习惯有所改变,更加喜欢更短更快的内容。但郭嘉峰指出,内容创作的核心点不变,依然是强共鸣。他表示,历史故事、粤语文化、市井生活,广东天然有取之不尽的优质内容,如今,有了政策的助力,各位创作者也将更好地持续创作出优质内容。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