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企查查资料,明星机器人初创公司宇树科技已经于10月23日完成企业更名,由“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公司创始人王兴兴由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变更为董事长。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宇树公司在IPO冲刺阶段主动“去地域化”,以更中性、简洁的招牌迎接资本市场检验。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
“90后”王兴兴从小就对动手制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初中时就尝试过自制微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展现了出色的动手能力。
2009年,王兴兴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机电专业,大一寒假,他仅用200元的成本就制作了一个14自由度的双足机器人,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机器人作品。2013年,王兴兴考入上海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他开发了全球首款采用外转子无刷电机驱动的小型高性能低成本四足机器人Xdog。该项目不但赢得智能大赛二等奖,测试视频还意外走红海外,吸引了投资人的关注,触动王兴兴在2016年8月在杭州创立了宇树科技。
宇树公司以四足机器狗为起点,先后推出了Laikago、Go1等一系列产品,并通过2021年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亮相,积累了广泛的公众认知度。
2023年,宇树将技术路线拓展至人形机器人,发布了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H1,之后更登上蛇年春晚再次“技惊四座”。2024年,推出售价9.9万元的G1人形机器人,大幅降低消费级市场门槛,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大众。
今年6月,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公司规模达到约1000人。
C轮融资估值超100亿元
公开报道显示,宇树目前已完成腾讯、阿里、蚂蚁、移动、顺为等多家机构的十轮融资,最新C轮融资在今年上半年确认交割,估值超100亿元。
在上市进程上,2025年7月,宇树科技在浙江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工作,正式开启上市程序,其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随后在2025年9月2日,宇树科技进一步宣布,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内,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公司相关运营数据将随之正式对外披露。
今年10月21日,中信证券发布的进展报告显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更名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去掉“杭州”二字,目前正在办理相关工商登记变更程序。
市场分析认为,宇树的机器人产品已在海外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公司名称去掉区域地名有基于国际化发展的考虑,避免被认定为区域性厂商,更好打造全球化品牌。
同时,宇树在本期辅导过程还调整了公司董事会,调整后的董事会仍为9名成员,其中王兴兴、陈立、杨知雨、张阳光为宇树直接或间接的股东,且是宇树核心高管。陈立对外的身份是宇树联合创始人,杨知雨、张阳光则分别是宇树在机械硬件、算法软件方面的负责人。
根据此前的辅导备案,辅导机构最早将于今年10月,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宇树9月初也披露,公司预计在今年10月至12月提交上市文件。
王兴兴表示,把公司上市当做高考,这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的管理、更成熟运营的阶段性事情,也是对过去9年多时间和股东的一个交代。
“造人”赛道竞争激烈
目前,宇树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合计为其贡献95%的营收,其中四足机器人销量占全球出货量的60%,人形机器人也卖到海外,并在阿里速卖通、沃尔玛等海外平台上线。
不过,光环之下亦有挑战。随着人形机器人赛道升温,这场“造人”的赛道如何更好的商业化落地,眼下还是难题。
10月11日,来自海外资本市场消息指,上海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公司智元机器人计划明年在香港上市,已聘请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摩根士丹利负责股票发行事宜,目标估值介乎51亿至64亿美元,计划于2026年第三季上市。
虽然智元之后曾回应称“不实消息”,但其与宇树科技在今年7月联合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价值1.24亿元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依然凸显了两家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
天眼查显示,同样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界“网红”的智元,成立仅两年多时间,已完成十一轮融资,其中2025年以来也已完成四轮融资,投资方不乏正大集团、京东集团、蓝驰创投等知名机构。在3月B轮融资后,智元的估值已达到150亿元。
而除了宇树和智元,产业链中还站着乐聚、智平方、自变量、仙工等玩家,共同抢占“具身机器人第一股”的行业先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