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古御今——2025范扬作品展”正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展出,作品涵盖人物、山水、体育运动等多个题材,其中,体育运动部分作品包括2021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2022卡塔尔足球世界杯及2024巴黎奥运会等重要体育运动的精彩瞬间,艺术家用传统笔墨再现体育运动的速度与激情。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为奥运喝彩”艺术项目总顾问范扬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回忆了自己与体育运动的情缘以及艺术和体育的共通性,“追求极致、高峰体验、身心合一是体育与艺术的共通性。”
把内心对体育的热爱 融化到了笔墨中
江苏南通被誉为“体育之乡”和“世界冠军摇篮”,已培养出7位奥运冠军,他们自1992年起连续七届奥运会为南通赢得13枚金牌,截至目前,南通已培育出世界冠军24人,共夺得世界大赛金牌258枚。
“足球、游泳、羽毛球,乃至拳击小时候都练过。当时一起训练‘翻跟头’(体操)但表现还没我出色的一个小伙伴,后来也拿了全国冠军。”祖籍南通的范扬,现已是著名画家,但他自小便有着异于常人的体育天赋,他坦言这离不开南通的文化土壤。
然而,出身于文化世家的范扬,本想往体育方面发展却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他初心不改,即便选择了走艺术道路,但依然热爱着体育运动,把内心对体育的热爱融化到了笔墨中。“这就是我为何一直画体育题材,还一直都画得那么好的原因。”范扬说。
让中国绘画与奥林匹克精神彼此交融
2016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先生到访中国,恰逢范扬举办体育题材画展。巴赫主席在观赏作品后深受触动,随即邀请范扬前往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个展。于是,2017年5月,“力与美·范扬体育美术作品展”在该馆揭幕。这是奥林匹克博物馆自1993年开馆以来,首次举办以中国体育美术为主题的个展。展览精选范扬近年创作的22幅体育题材作品,涵盖中国冬奥历程中的经典瞬间,以及尤塞恩·博尔特、塞雷娜·威廉姆斯等国际体坛名将的英姿。范扬以酣畅淋漓的水墨语言,将运动中的力与美凝于笔端,在传统国画的写意精神中,注入当代体育的节奏与力量。
正如托马斯·巴赫所言,范扬的艺术实践,让中国绘画与奥林匹克精神彼此交融。他以笔墨追随运动、在纸本上定格激情,不仅展现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竞技风采,更传递出身心合一、古今对话的艺术境界。
2019年9月16日,范扬因其以大量精湛作品推动体育与艺术融合,从而将体育的瞬间升华为永恒的艺术,经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严格遴选,由托马斯·巴赫授予范扬“顾拜旦奖章”,这枚设立于1964年的奖章,旨在表彰为奥林匹克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
范扬表示,“虽然我没有成为运动员,没能在运动赛场上勇夺殊荣升起五星红旗,但是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个展时,主席台上也挂着奥林匹克的会旗和五星红旗,同样有着无比的荣耀感。”
“我清楚如何更能抓住运动员瞬间的神采”
近年来,范扬多了一个身份,即“为奥运喝彩”艺术项目总顾问,他自言这是一份责任也是对其长期关注体育题材艺术创作的鼓励,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健儿获得了38枚金牌,他则把金牌对应的运动项目都创作成了绘画作品,不少作品均在金牌公布后即可完成,让人们即时可读。
这是如何做到的?为何能这么快完成?“第一,我有兴趣画,第二,我了解体育,热爱体育运动,所以,我也比一般的人都要清楚应该怎样画,如何更能抓住运动员瞬间的神采。”范扬向记者解开了疑惑。
体育与艺术,在范扬看来,二者有很多共通之处,“追求极致、高峰体验、身心合一,这三点是运动员与艺术家高度一致的地方。有些运动员的比赛已经不在乎是否金牌,而是为了完成一种体育人生。”范扬说,“画家讲究心、手、腕、笔合一,我在看击剑运动员比赛时就特别感受到他们同样追求心、手、腕、剑合一,即人剑合一。”
“要画好运动题材,最关键是速度与激情。”在范扬看来,体育运动也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人必须要有激情的投入,对事业的热爱,这里的“激情”就蕴含着生命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一个运动项目最美的一刻,往往就是运动员发力最好,最正确的刹那。那真的是力与美的融合。比如打羽毛球跳起来‘扣杀’的动作就特别漂亮,这时候往往就是最正确的动作、最有力量的动作,也是最美的动作,这就是我的体会。”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李夏夏:从小练体操,创作运动题材特别能感同身受
谈及体育运动题材,第十四届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画院专职画家李夏夏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也有过体操训练的经历,“我从3岁开始练体操,每天都在体校的体操房里度过,把腹部、腿部都训练出了很多肌肉,所以,当我看到体育题材的人物画时,特别能感同身受,训练时的那份艰辛、煎熬历历在目。如果细心看,在我的笔墨里,能看到有很多枯笔,用笔特别用力,与工笔画的柔美形成反差。我希望通过这种用笔方式表现出运动的力量,这跟我平常画花鸟画的那种柔美是完全不同的。”
在李夏夏看来,作为一个以中国画为主的艺术家,尤其自己平常以花鸟题材探索为主的画家,也希望不拘泥于花鸟画题材,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拓展出更宽阔的表现题材,尤其一些自己有感觉的事物,更应该多想一些新方法去表达和表现。
在《巴黎奥运组画》作品中,我也希望通过艺术传达出祖国的强大一面,因此,在画面中,人物着装上都用了鲜明的“中国红”,希望通过这样的颜色,传达出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与民族自豪感。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刘思东 卢德平 叶其嘉
■统筹:李世云 ■采编:梁志钦 管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