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空间的对白:儿童的一百种‘玩’法——儿童立体空间课程成果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岭南美术文献中心举办。活动由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图书馆岭南美术文献中心主任吴文洁主持。
本次课程展览是广东省一流课程《设计基础(立体空间)》系列展览,广州美院美术教育学院教授欧阳莉介绍,本次课程让美术教育学院23级“家庭与儿童”专业方向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分别对接广州市启明学校、博罗县泰美镇乡村小学、广州美院幼儿园以探索出“视障儿童共创作品”“乡村儿童共创作品”“城市儿童共创作品”等。
广州美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慧平表示,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感知方式和表达语言。通过触觉、听觉、空间建构,孩子们正在用一百种方式“玩”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广州市启明学校校长何庆辉强调,广美的师生不仅带来了专业的艺术视角,更以开放的心态走进视障孩子的感知世界。
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副镇长黄伟任对这次活动高度赞扬,他认为,泰美镇能够吸引到大专院校尤其专业的美术院校走到乡村基层,开展美育交流,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互动。
活动现场,为让嘉宾学者们更深刻地理解视障儿童的世界,主办方特别策划了蒙眼教具创作体验环节,每位嘉宾分别戴上眼罩,然后通过触感、嗅觉等非视觉行为判断物品进行艺术创作,短短20分钟的体验,嘉宾们几乎都是第一次在非视觉情况下创作了作品。“震撼”与“无助”几乎成为大部分嘉宾蒙眼状态的感觉,当视觉正常的人只能依靠触感和嗅觉判断事物时,仿佛突然失去了方向,无论是视觉还是心理,可参照的锚点顿然消失,对事物的判断甚至“错漏百出”,在内心希望塑造与现实模样形成了剧烈的反差。当所有人摘下眼罩的那一刻,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无不莞尔,并一致感叹,“原来视障儿童的世界是如此不容易。”(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