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合理填报适合自己的志愿,考生和家长在了解中考政策以及招生批次后,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了解各批次投档录取注意事项、理解梯度控制线的保护作用并能合理运用、看懂往年招生录取分数表中各个数据的含义等。《阳光中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考生和家长带来志愿填报分析以及案例解读,全面梳理要点,让考生家长轻松get志愿填报干货。
■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1
正确理解“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
(1)梯度投档控制线的作用
同一批次内(第一批次除外)的志愿录取是先比梯度、再比志愿顺序、最后比分数,接下来我们一步步了解这一规则:
以中考分数降序排列在报考总人数10%位置(去尾取整)的考生成绩作为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以40分为间隔依次设定普通高中第二梯度投档控制线、普通高中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等,直至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
近年普通高中录取梯度投档控制线如下图所示。以2024年为例,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是702分,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是502分,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设定也是在降序排列在报考总人数10%的位置(去尾取整),是今年中考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
采取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录取方式的计划,填报同一学校的考生按梯度优先,同一梯度的考生按志愿序号优先,同一志愿序号的考生按分数优先。以2024年为例,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为702分,第二梯度投档控制线为662分(以40分为间隔)。某学校在投档录取时,先对702分以上报考该校的考生按志愿先后顺序进行投档,先投第一志愿,若学校招生计划未录满,再投第二志愿……依次类推。如该校在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以上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再对第二梯度投档控制线以上(701分至662分)的考生按志愿先后顺序进行投档,先投第一志愿,若学校招生计划未录满,再投第二志愿……依次类推。
(2) 实行多梯度投档的好处
实行多梯度投档录取,与往年投档录取规定有效衔接,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稳定清晰的投档录取规定;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增加非第一志愿录取机会,避免“分分计较、过度竞争”;有利于考生填报外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志愿,促进区域间合理流动;面向全市招生学校的各区考生投档控制线相同,录取更加公平。
(3) 记者解读多梯度投档示意图
这张示意图“信息量”很大,严谨且生动地演示了梯度投档的过程。记者对这张图进行配套解读,帮助家长和考生读懂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我们看到,在第一梯度线上的考生已经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好了,一个个绿色的小人表示在第一志愿中填报了C校的考生。C校开始从高到低录取,录取到考生②时,就完成了全部招生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录满了”。那么C校的投档录取就结束,录取结果显示C校位于第一梯度以上。排在考生②后面的考生③和考生⑤就无缘C校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考录取规则之一是“择优录取”。同时也启示我们,填报时要参考目标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学校是否热门、竞争是否激烈。
考生③和考生⑤第一志愿落空了,他们接下来会被怎么录取呢?在第一志愿全部录取完后,第二志愿的录取开启。接下来看考生③的第二志愿(白色小人)。很遗憾,他填报的F校也已经录满了,考生③依然没有着落。投档录取继续进行,下探到考生⑤时,他第二志愿填报的B校还没有录满,他如愿被录取。幸好,B校的招生计划在录取完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后依然没有完成,在第三志愿从高到低录取时,终于和考生③迎来了“双向选择”。因此,虽然考生⑤比考生③成绩更低,但因为考生⑤在第二志愿填报了B校,他优先被B校录取,这就是中考录取的又一规则:“志愿优先”。
关注到“蓝色小人”的家长和考生可能有一个疑问,考生⑥在第六志愿才填的A校,而考生⑧在第一志愿就填了A校,为什么考生⑥优先被录取呢?这是因为“梯度投档控制线”起到保护作用。由于考生⑥在第一梯度,考生⑧在第二梯度,所以是先把上一梯度填报了A校的考生都录完,同时A校还没录满的前提下,才会开启下一梯度的录取,案例中的A校就是在第二梯度的第一志愿完成了招生。假设还没录满,就会像X校那样,开启下一志愿的录取。这就是中考录取的重要规则:“梯度投档”。所以,只要我们的志愿填报拉开合理的梯度,就能被处于下一梯度的学校“兜”住,所以说,“梯度线”也是考生们的“保护线”。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中考录取的规则,就是“梯度投档、志愿优先、择优录取”。
2
看懂往年中考录取数据
如图,这是3所中学2024年广州中考的录取数据,部分考生只关注到了录取最低分数,其实这是不够的,结合多个数值进行分析填报志愿更稳妥。下面将举例解释录取最低分数、最低分数同分序号、末尾考生志愿序号等数据含义,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案例1:A校户籍生录取最低分数719分、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是1,说明第一志愿报考A校的考生中被录取的最低分是719分,“最低分数同分序号116”表明该被录取考生在同是投档分数719分的考生中排位序号是116位。
当考生的投档分相同时,按以下规则进行排序:首先是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考生(考生若已享受加分,则不再享受优先录取);再比较录取计分科目总成绩;若情况又相同,则先比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之和;若再相同,则依次比较数学、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单科成绩。
若某校多年的录取最低分在第一梯度线上且只录取到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报考该校极大概率难以被录取而造成志愿“浪费”,其他此类学校同理。
案例2:“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是指学校某类计划投档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志愿序号。对于录取最低分数处在某个梯度投档控制线以上的学校,其末位志愿序号告诉我们该校在此梯度录取到第几志愿。B校户籍生录取分数中,“末位考生志愿序号2”代表B校录取的最后一位考生是第二志愿报考B校的,“末位考生分数693”表明第二志愿录到693分才录满。
那么第一梯度线以上的考生可以用B校来保底,但预估在第一梯度线以下的考生则要把B校放在前两个志愿,且志愿号越往后所要求的分数越高。
案例3:C校户籍生“最低分数625”表明第一志愿报考C校被录取的学生最低分数是625分,且下探至第三梯度。“末位考生志愿序号5”代表学校录取的最后一位学生是第五志愿填报C校的,“末位考生分数650”表明C校在第三梯度第五志愿中录取到中考成绩650分录满。因此,2024年中考成绩在625分以上的学生,只要前四志愿填报了C校,都能被录取,如果在第五志愿填报C校,则要求分数最低为6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