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制售假案逾2700宗 涉案货值近30亿
白云区自2022年起开展第二个三年打假行动,全面构建政府、企业、群众共同参与,符合现代化治理体系,体现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大保护格局。行动共查获制售假案件2765宗,涉案货值近30亿元,累计销毁侵权假冒罚没物品超500吨。白云区知识产权保护形势逐步向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通讯员 余美霞 黎映彤
1
三年蝶变
交出亮眼打假成绩单
在第二个三年行动中,白云区共查获制售假案件2765宗,与第一个三年行动(3512宗)相比下降了21.27%,涉案货值超过29亿元,刑拘犯罪嫌疑人1446人,逮捕551人,白云区在全市的案件数占比也由2018年的49.40%下降至2024年的17.47%,涉假态势得到扭转。
“打假攻坚区”到
“保护示范区”的逆袭之路
白云区连续四年“双打”考核位居全市第一,连续两年承办全国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统一集中销毁广州市主场,区双打办多次受邀在全市介绍“双打”工作经验,打假成效获得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白云区法院民事审判三庭更是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评选的“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2024年初,白云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白云美湾华丽转身的产业正名之战
白云区作为化妆品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在第二个三年行动中,对化妆品重点行业进行了大力整治,共查办涉假化妆品案件216宗,同比下降35.71%,假冒问题得到明显遏制。
白云区打假专班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查办的“采某公司”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对化妆品行业“否认生产”行为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不合格“否认生产”率大幅下降。同时,白云区积极推进化妆品“知识化”转型,白云美湾在2023年荣获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化妆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
综合控假织就的“无假”保卫之网
白云区24个镇街全部建立控假网格,构建起“村联社—出租屋管理员—承租方”一体联动的精细化网格控假防线,多个网格通过实施控假管理实现了网格内零案发,成功推出了景泰街柯子岭无假村网络控假模板。
镇街主动打假控假的成效明显,以网格作为最小打假单位,发挥发现涉假线索的前哨作用,压实各类主体的责任,主动发现并查处的线索数逐年上升,2024年主动查获案件为2021年的3.5倍,防控效果逐渐显现。
2
创新举措 四拳三体三元的白云控假模式
白云区在第二个三年行动中,以系统思维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形成了“四大重点整治+三大体系建设+三大共享共治”的“4+3+3”白云打假模式。
“四记重拳”直捣假货产业“软七寸”
为彻底斩断假货产业链,白云区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打出“四记重拳”,形成“行业-领域-区域-业态”全链条打击闭环。
白云区聚焦重点行业重拳出击,针对化妆品等8大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治理,检查化妆品企业9084家次,对未经许可、非法添加、不按配方生产、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立案1454宗,罚没款6000万元,吊销28家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同时,该区严控重点领域堵截流通——紧盯专业市场、物流寄递、出租屋三大重点领域。针对专业市场派卡拉客业态,封停涉假微信号2000个,斩断线上联络渠道;将打假工作深度嵌入出租屋综合管理,压实业主责任;实施24小时不间断物流寄递清查,严防假货流通转运。
此外,该区还整治重点地区根除病灶。针对重点地区特点联合多部门行动,联合对重点地区专项整治,推动涉假形势相近、地域相邻的重点区域进行连片整治,跨区联合组织专项行动,协同作战,压缩制假售假生存空间。
为强化网络监管净化生态,白云区加强对网络重点业态的监管力度,通过线上检测发现线索,开发资金穿透系统分析往来,线上线下同步打击,精准查处网络涉假案件272宗,成功打掉相关犯罪团伙14个,涉案货值高达1.1亿元,有效净化了线上市场环境。
“三位一体”筑牢知识产权“防护堤”
白云区着力构建“区-镇街-网格”三级联动、“打假+治理”深度融合、司法行政立体保护的“三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新体系,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和源头治理。
三级联动,闭环打击即白云区创新建立“区-镇街-网格”三级联动打击体系。区级层面,打假专班与公安分局深化“并联式”联合执法协作,三年累计查办案件271宗,涉案金额4.7亿元。镇街层面,首创“三人小组”协调指挥模式,高效调度办理多宗复杂案件。网格层面,推行网格控假,实现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综合巡查打击,共联合执法5249次,网格员主动发现并上报有效线索1797宗,打通了线索发现到案件查办的“最后一公里”。
为实现“打治融合,铲除土壤”,该区创新建立“打假+治理”融合的综合治理体系,从源头铲除滋生土壤。提炼形成六个特色控假模板,创新性地将打假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与股份分红挂钩,综合运用停租整改涉假场所、拆除违法建设等综合手段,拆违3.3万平方米、扣罚业主分红367宗等组合手段,坚决切断制假售假利益链条。有效激发了基层自治活力。目前,多个重点网格区域实现“零案发”,源头治理成效显著。
为实现“立体保护,护航创新”,白云区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体系。打造司法保护“白云样板”:区法院设立专门纠纷化解基地,成功调解案件242件;检察院驻点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效开展案件审理工作;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行政+仲裁”维权新模式,并在化妆品产业聚集区设立保护工作站,累计提供专业专利侵权判定意见900份,为创新主体保驾护航。
“三元协同”绘就共享共治“同心圆”
在打假工作开展过程中,白云区创新推出政府、民众、企业“三元协同”打假模式,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共同织密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在政府搭台聚力方面,白云区连续两年承办全市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行动,销毁假货950余吨、货值超7000万元;在吸纳村社网格员、物流寄递从业人员的基础上,组建外卖骑手“打假骑兵”志愿队伍,以镇街为单位推出举报奖励机制,延伸监督触角;与微信、阿里巴巴等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账号封停及线上快速鉴定机制,为区内重点企业开通阿里巴巴绿色维权通道,上线“白云专属页面”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同时主动履责,区内企业积极响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主动与政府对接,提供线索实现统一打击;建立内部维权机制,利用政府搭建的绿色通道和专属平台,通过平台绿色通道维护企业专属权益;通过“白云专属页面”拓展市场、提升品牌价值,从供给端挤压假货空间,成为市场净化的中坚力量。
打假工作也有公众广泛参与,白云区依托便捷举报机制和压实出租房的责任,公众积极提供线索、监督举报,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持续开展3·15、知识产权宣传周、典型案例发布、进社区宣讲等活动,提升公众识假辨假能力与正品消费意识,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可为”的共治氛围,共享市场环境净化成果。
最终,白云打假协同效应凸显。政府的有力组织、企业的自觉行动、公众的深度参与相互赋能、紧密联动,成功织就线上线下全覆盖、社会力量全动员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绘就了打击侵权假冒、守正创新生态的最大同心圆。
白云区融合贯通的打假治理模式,已然收获“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硕之景。然护航创新未有穷期,白云区当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锐气,持续淬炼打假锋芒、密织保护网络、拓宽共治活水,携手同心,让法治晴空永驻、创新之花常绽,为区域经济扬帆远航注入最强劲的“知产”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舟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