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路边的野果不要采,将采取措施保安全
芒果、莲雾、荔枝、龙眼、菠萝蜜……夏天,广州的绿化带“成熟”了,这些绿化果树既让市民大饱眼福,同时也惹来了不小麻烦——少数落果会伤人、损物,清理满地落果也要花不少工夫。路边该不该种果树,市民对此看法不一。有绿化管理员建议市民不要食用绿化果,同时表示相关部门将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安全隐患。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陈慕媛 实习生 谢颖琪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彤
●记者走访
绿化芒修剪
市民跃跃欲试想摘果
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大道中,只见道路两侧的芒果树枝繁叶茂,绿色的果实挂满枝头。道路附近进行了围蔽,几名工作人员正站在吊车的操作平台上,手持专业工具修剪枝条。随着工作推进,一串串大芒果失去支撑,“噗通噗通”从枝头坠落,落满一地。
路过市民纷纷驻足,有人拍照记录,有人盯着果实跃跃欲试。一名提着菜篮的阿姨忍不住上前,刚弯腰想捡起一个品相完好的芒果,就被工作人员轻声劝阻:“大姐,这些芒果不能吃,不好吃的。”当全部绿芒修剪完毕后,现场工作人员将残枝和绿果集中装车,等待统一处理。
●市民热议
本地果树有特色,但偶尔伤人砸车
果树做绿化树,大家怎么看?新快报记者对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
“从北方来到广州读书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栽到路边的芒果树。在我老家,这属于比较贵的水果。我在农村长大,第一次吃到芒果还是在高中。”来穗10年的陈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上学时自己还和同样来自外地的同学一起拿着竿子打过芒果,可惜树太高了,一个都没打到。后来还是守株待兔,终于捡到了自然落体的熟芒果。“味道忘记了,好像还是买的更好吃,”陈女士回忆道。她认为,芒果在广州似乎不算金贵,满大街都种了。
“我觉得芒果树、莲雾树还有菠萝蜜这些果树都属具有岭南特色的树,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是本地的植物。同时,它跟广东的精神气质也有某种契合:务实、生命力顽强。如果换成外来树或者更贵的树,可能就失去本地特色,并且对财政来说也会增加负担。”市民王先生对新快报记者说:“看来看去,还是芒果好。”
不过,果树伤人、砸车事件并不鲜见。据媒体报道,日前,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的一位街坊路过宝岗大道时,就被一个掉落的绿化芒砸伤右眼。有关部门表示,已与伤者对接沟通,并马上通知保险公司进入理赔程序。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防止果实再次伤人。
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也向新快报留言,表示被果树“伤害”过。
“去年我家小车前挡风玻璃被芒果砸破,真是‘前人栽树,后人遭殃’。”市民小陈说起这事仍有些无奈,他记得有一天刚停好车没多久,就听见“哐当”一声,跑出去一看,一个拳头大的芒果正躺在碎裂的玻璃渣旁。“那力度要是砸到人身上,会很难受,掉地上的烂果不及时清理一不小心踩着还会滑倒人,隐患重重!”小陈说。
从事环卫工作的刘师傅也向新快报记者倒起了苦水:“每年果实成熟后是最累的时候,光清理掉落的芒果、莲雾就得比平时多花几个小时。有些果子烂在草丛里,得蹲下来一个个捡,遇上台风天,掉满地的枝叶和果实能堆成小山,清运车得跑好几趟。”
此外,相当一部分市民持中立态度。周伯从小在广州长大,他感慨道:“15年至20年前,很难看到街上种的水果自然熟落满地的。那会儿有街坊路过看到稍微有点泛黄的果子,要么找根竹竿打下来,要么干脆爬上树去摘,现在大家真动手的少了。”他觉得,这种变化既源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得益于相关部门管理更规范了。
在某国企工作的阿静则认为,市民对绿化芒的争议折射出城市管理的平衡难题。“绿化芒算比较好的绿化树种,夏天能遮阴,结果时也好看。”她以自己小区为例,说:“门口既有芒果树也有紫荆花树,芒果树偶尔掉果子,紫荆花树开花时落一地花瓣。不管种哪种树,肯定都有人提意见,妥善处理就好了。既保留城市特色,又把隐患降到最低,这才是最实在的。”
●专业人士提醒
养护中喷洒农药,切勿自行攀爬采摘
那么,像周伯所说,绿化芒的果实熟了以后,市民是不是可以去采摘呢?针对这个问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心的绿化管理员林莉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建议市民食用行道树上的果实,主要是出于市民身体健康考虑。
林莉解释,在绿化养护过程中,为防治病虫害可能会喷洒农药,果实会存在农药残留。此外,这些果树持续吸收汽车尾气、粉尘等污染物,有害物质易在果实中积累。该中心希望通过新快报特别提醒市民,切勿自行攀爬采摘。“树枝承重有限,攀爬时极易发生坠落事故,此前曾有市民因爬树摘果摔伤的案例。”她说。
关于如何防范果实坠落,目前相关主管部门已形成“药物调控+物理疏除”的组合管理模式。每年3月至4月果实孕育期,对果树喷洒花卉生长抑制剂,减少花序数量,从源头控制结果量;同时配合高压水枪疏花,进一步降低结果率。6月至7月果实成熟期,采用机械采收与人工补采结合方式,主动摘除即将成熟的果实,避免其自然坠落。对于已掉落的果实,城管相关部门会加大清扫频次,确保路面整洁,减少安全隐患。
知多D
坠果伤人 责任归属相应道路管理单位
针对市民对绿化果树的“微词”,林莉向新快报记者进行科普。她说这与树种的适应性密切相关。芒果树等热带果树偏好温暖气候,与广州的气候条件高度匹配,成年芒果树冠幅大,枝叶茂密,夏季遮阴效果极佳,能有效降低地表温度。且芒果树具有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管理简便等特点,能耐受污染、大风、干旱、水涝等环境压力,病虫害也相对较少,因此成为早年城市绿化的选择之一。
至于果实掉落引发的权责问题,据介绍,行道树及果实的管理责任归属相应道路的绿化养护管理单位。以市管道路为例,养护单位会提前通过疏花、疏果等措施预防坠落风险,尽可能减少给市民带来的不便,万一坠果导致市民受伤,请尽快联系相关养护单位,他们会积极妥善处理。
新修道路以后
或难见到芒果、菠萝蜜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0月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编制了《广州市行道树技术工作手册(修编)》中,对行道树的选择提出明确要求:需满足冠大荫浓、树形端正、花果无污染,且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易于修剪养护。
手册重点推荐行道树基调树种共72种,隶属26科56属。在重点推荐的树种基础上,也可根据区域特点选择其他适宜树种。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芒果、菠萝蜜、龙眼、荔枝等果树并未列入《推荐植物名录》。这意味着,以后在新修的道路,市民可能很难再见到它们了。
推荐在列的果树类包含:洋蒲桃(莲雾),推荐理由为可观形、果红色;蒲桃,推荐理由为可观形,抗风力强;乌榄可观形;青梅为新优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