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近半年艺术界痛失多位巨匠 但艺术精神与教育贡献永存
日期:[2025-08-03]  版次:[A07]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白求恩》 134cmx156cm 布面油画 1974年 肖峰、宋韧 图源 中国美术学院

■《渔歌晚唱》 廖洪标 图源:佛山文联

■《影隐》 布面油画 150cm×80cm 2018年 图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绘画源流》 陈履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东坡赤壁》 吴静山

■《篆藤庚子册之八》 朱颖人 图源: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

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中国艺术界接连失去多位重要人物,他们的离世是美术教育、创作与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教授逝世,他不仅是美术教育的改革者,更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其夫人、第一代女油画家宋韧先生同样离世,她的艺术生涯见证了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石冲教授以跨媒介创作拓展写实油画边界,其离世令人扼腕。著名美术评论家陈履生先生毕生致力于美术史研究,其著作成为理解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重要基石。

著名画家吴静山先生、石湾陶艺大师廖洪标先生、中国美院花鸟画家朱颖人先生也相继离世,他们的艺术创作各具特色,或革新传统,或深耕工艺,或融汇中西,为中国艺术留下丰厚遗产。

这些艺术家的逝世令人痛惜,但他们的精神与作品将继续滋养后世,激励新一代艺术工作者传承创新,推动中国艺术向前发展。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张芃昕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先生

为俄中文化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5年7月8日14时30分,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离休干部肖峰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去世,享年93岁。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第十任院长,肖峰以十三载的革新之力重塑学院格局,其推动的教学改革与战略布局不仅勾勒出国美的现代图景,更深远影响了中国美术教育的航向。他的逝世是中国艺术界和中国美术学院的重大损失!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发文悼念,“对肖峰教授的逝世向中国美术学院同仁表示沉痛哀悼。我们将永远记住他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艺术家,为俄中文化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著名美术教育家宋韧先生

国家培养的第一代杰出女油画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杰出女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离休干部宋韧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1日14时15分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去世,享年93岁。

1932年生,山东荣成人。1954年毕业于华东艺专(今南京艺术学院),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1956年留该校油画系任教。1959年,与肖峰成婚。1961年自中央美术学院调至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执教。1973年至1983年,在上海油画雕塑院专职从事油画创作。1983年调回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宋韧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培养的第一代杰出女油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为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及新四军纪念馆等地收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先生

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塑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廖洪标于2025年3月22日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廖洪标,1936年出生,广东石湾人。自幼随父学艺,后师从陶艺大师刘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

廖洪标大师佳作众多,其中44件作品获奖,包括国家级奖14项、省级奖7项,其作品《济公》在198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奖,《释迦牟尼坐像》获1990年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奖、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银杯奖。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发文悼念,廖洪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陶瓷艺术大师,从艺七十余载,他不仅技艺精湛,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廖洪标大师一生致力于陶塑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重大损失!

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石冲先生

拓展了写实油画的边界及精神内涵

2025年2月24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发《讣告》,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冲,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石冲教授是中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具有广泛的艺术影响和学术声誉。他以“跨媒介”的创作方式拓展了写实油画的边界及精神内涵,为写实油画注入当代性的艺术思维及精神价值。

石冲教授任教三十余载,尽心尽责,严于律己,为人正直,以身示范,深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石冲教授的逝世是艺术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履生先生

为引导健康艺术生态贡献卓著真知

著名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史学家、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因病于2025年5月29日13时59分在北京辞世,享年69岁。

中国国家画院在《唁电》中写道,先生治学严谨精深,贯通中西,对美术史研究,兼具史家洞见与文人情怀。著作如《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研究》等,构筑起理解中国现当代美术的重要基石,填补多项研究空白。先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其敏锐的艺术批评,鞭辟入里,切中肯綮,为引导健康艺术生态贡献卓著真知。

著名画家吴静山先生

不重复古人的面貌

著名画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吴静山先生于2025年5月18日上午在家中仙逝,享年83岁。

1943年,吴静山先生出生于广东顺德乐从罗沙村。中学时师从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方人定先生。1962年入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受教于陆俨少、沙孟海等名家。

吴静山曾言,五十岁之前通过临摹学习传统,之后才慢慢走出来,他曾说“逐渐打出来,有多少出多少,将古人所长为我服务,再用于表达当代社会的光辉面貌。不重复古人的面貌。我不求要超越古人,但求不同于古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朱颖人先生

作品充满了新时代新生活的朝气

3月29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花鸟画家朱颖人先生(1930年出生于江苏常熟)在杭与世长辞,享年96岁。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撰文写道,“朱颖人先生的从艺道路颇有意味。他1947年进入苏州美专学习油画,1949年从苏州美专经考试转学到杭州艺专继续学习油画,主攻人物绘画,他的毕业创作是油画《刘志丹在陕北》。毕业留校后他参与筹建美院附中,以后又根据工作需要,放弃了油画人物画,而随吴茀之老先生学习国画花鸟画。在中国美院的历史上,这样‘转西入中’的安排颇多。这种安排既带着浓厚的时代需求,不由分说地将人生推到一个重要的转折之中,同时又勾联起几位相关者深蕴内心的情怀,深刻地塑造了他们的未来和艺术发展。朱先生从小就学过国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入践履,开启着他对生活的诚心和敬意。所以他的国画从一开始就具有传统经典的水墨意蕴,同时又充满了新时代、新生活的朝气。”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