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钟蔚帆“超验之域”艺术提供了一个非平常性视角
日期:[2025-08-24]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对岸1》 钟蔚帆

■《天籁》 钟蔚帆

“超验之域——爻-钟蔚帆”日前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展,展览以“爻”为模型,揭示艺术核心本质所具有的超验性。艺术家钟蔚帆通过雕塑与诗歌的双重线索,借助材质、形式与文化符号,构建了一套独特的生命意象表达系统,勾勒出兼具历史延续性与思想张力的艺术个案。展览呈现一种关于思想如何持续发生、精神如何穿越经验的深刻注解。它不仅是一种精神的召唤,更是一种在当代文化背景下能够抵达经典性与思想深度的方式。

策展人在本次展览中,为观众提供一个非平常性视角,在文明成长复杂性的年代,去审视个体所处的文化境况,直视日益强烈的精神诉求,这正是“超验之域——爻-钟蔚帆”作为艺术案例的初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广美教授的钟蔚帆一直活跃在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台前幕后,是中国当代文化和艺术历程的思考者和参与人。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对当代文化纷呈复杂现象的介入式发声。在感受性严重缺失的当下,用他的作品在传统理性主义中提供一个相互嵌入的艺术实践案例。

钟蔚帆一直以来关注精神的重构和对不同文化中生命本源的思考。近年的雕塑作品试图将千年的古木材转化为超验精神的载体,作品中“弧”指向一种生命力暗喻,“孔洞”组成一种精神的场集,在“形”与“神”的互动中,指向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生命意象,呈现生命的力量与庄严。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批评家皮道坚表示,我认为超验艺术值得重视,钟蔚帆先生艺术的意义,正是它的当代性。正如阿甘本所说,“当代性与我们的时代有一种奇异的联系,似乎既在当下又不在当下”。钟蔚帆的艺术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它能够跳出来让我们从生活的意义、生命感知的角度来感知人生、感受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批评家王端廷认为,钟蔚帆的雕塑分别具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的性质。立体主义在他的雕塑中主要体现在负空间处理上,将第四度空间引入三度空间的雕塑中;而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艺术则呈现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超验世界,展现的是生命形态的提炼和浓缩形式。因此,钟蔚帆的艺术既是对艺术本体的发掘,也是对生命和世界本质的探索。(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