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全国科普月登陆 广州亮出科普“太阳系”
日期:[2025-09-07]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广州科普嘉年华现场,市民在与机器人互动。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带来大国重器等比例模型。

■市民在广州科普嘉年华现场的展位了解科普信息。

■一名市民在体验五代乒乓球发球机。

近200家单位联手奉上科普盛宴,贯穿全月、覆盖全域、惠及全民

机器人穿上醒狮衣裳,轻盈舞姿引发连连喝彩;拿起乒乓球拍迎接发球机的考验,感受赛事级别的训练强度;探秘深海“中国力量”,近距离体会大国重器的魅力……9月6日至7日,广州市全国科普月主会场活动暨第八届广州科普嘉年华在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现场精彩纷呈。

作为科普法修订颁布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此次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汇聚全市近200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及科技科普企业力量,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贯穿全月、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科普盛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主会场八大展区打造沉浸体验

此次全国科普月主会场活动由广州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科普嘉年华现场设置150多个科普摊位,多维度展现广州地区的科普资源、科技成果和科研能力。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将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打造成为科普“太阳系”,以八大行星意象打造八大精品展区,比如水星・海洋专区、金星・航天航空区、地球・现代农业和食品区等,让市民在场景化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

为增强活动时效性与互动性,科普月同步搭建线上信息平台与传播矩阵,通过多渠道开展现场直播,打造融媒体科普大舞台,方便市民随时了解、检索并参与活动。据统计,预计全市约300万人次将通过线上渠道共享这场科普饕餮盛宴,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传播”的全民参与格局。

“科普的意义在于播撒科学种子。”广州市科协科学普及部部长陈晓萍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科技、体验科学的平台,更以多元形式推动科普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贴近群众生活,为广州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注入新动能。她说,不仅9月份活动丰富,科普工作其实贯穿了广州的冬夏——夏季有科普之夏,冬季有科普花市,平时也有各类科普活动,欢迎市民积极参与。

五代乒乓球发球机惊艳登场

刚登上阶梯步入展区,市民们的目光率先被一只小醒狮吸引。这是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的奇思妙想——他们让灵动的四足机器人套上定制的传统醒狮服装。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机器人化身小醒狮,探路探头、跃步腾空、摇首摆尾,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市民纷纷蹲下互动、拍照记录。

活动现场,多家龙头企业齐齐亮相。广汽、特斯拉等行业龙头携最新技术成果亮相,亿航智能先进无人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研究院前沿材料研究成果同步集中展示。活动突破传统展览模式,打造“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的互动场景。

有市民沉浸于与发球机互动。现场,一名乒乓球爱好者一连接上十几个发球。这是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打造的“模拟十五运训练”项目,位于主会场特设的“十五运主题科普专区”,它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专业运动员训练场景。广州双鱼体育研究院中级工程师陈兆伦称,这款超级五代发球机荣获iF国际设计奖,拥有七大发球模式,可以调节球速、频率和角度,满足不同人群的训练需求。

大国重器模型集中亮相

众多“国之重器”与国际获奖成果在主会场集中展示,尽显广州的科技魅力。其中,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带来大国重器等比例模型,直观呈现深海探测领域重大突破。

现场还有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样机,它斩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及杰出创新奖。“这次我们将1:1的样机带到现场,通过展示与介绍,让观众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这项技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协秘书长刘婧说,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依托原始技术创新,实现了从大型影像设备到高性能手持设备的突破,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除了大国重器,现场也不乏贴近民生的科普内容。“你认识鼋(yuán)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庞世勋向大家介绍了这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他说,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就是乘坐鼋渡过通天河的。

科普工作者将拥有官方“身份证”

全国首个副省级城市科普专业职称、广东省首个科普专业职称启动评审

“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身份终于即将拥有官方‘身份证’。”活动当天,全国首个副省级城市科普专业职称、广东省首个科普专业职称——广州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正式启动,同步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制定职称评价标准。

从评价分层分类看,标准设置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级,并细化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与传播两大方向,对业绩和学术成果提出不同层级的梯度化数量要求,构建了贴合实际、层次清晰的评价维度。从评价效果上看,标准打破唯论文倾向,认可多元成果价值,覆盖理论研究、展览策划、活动实施、作品创作、平台运营等多类实践成果,重点考察科普人员的创新能力、社会影响力以及服务公众的实效,让评价标准更贴合科普工作的本质特点,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普事业。

“职称的建立让科普这个领域更加专业。”陈晓萍说,这一标准回应了广大科普工作者的迫切期待,让科普工作者的辛勤付出“看得见、算得清、走得远”,让职称真正成为衡量其能力和贡献的标尺。

链接

快来闯关!

广州发布8条科普Citywalk路线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正式发布8条整合全市优质科普资源、精心打造的广州科普Citywalk路线,涵盖文化自然、未来交通、绿美生态等八大主题,将科学知识与城市漫步深度融合,为市民带来沉浸式科普体验,方便市民用脚步丈量科学魅力,更标志着广州“日月冬夏”常态化科普品牌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8条科普Citywalk路线中,每一条都像一场精心设计的“科学闯关”,从第一站到最后一站,每处场馆都藏着专属的科学惊喜。

以文化自然线为例,这条路线堪称一场穿越时空的科学对话。市民可以漫步广州图书馆古籍的书海,行至广州动物园聆听“动物故事会”,随后前往广东粤剧院欣赏数字化粤剧展演,最后到金山地质博物馆看恐龙蛋化石、三叶虫遗迹,感受自然、古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独特魅力。

想体验“飞”一般的出行感受,未来交通线绝对是不二之选。你可以从广汽科技馆的绿色智能车居开始旅程,第二站走进广州地铁博物馆解锁地下出行背后的科学密码,随后从地下跃向天空,在欢乐舟主题乐园科普基地天宫逐梦航天科普展与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体验探索航天、航空、航海中的奥秘与科学原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