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辛芷蕾携《日掛中天》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熠熠生辉,当成龙、张子枫的《捕风追影》引爆暑期档,这些光影传奇的幕后,都深深烙印着广州的城市印记。
从番禺星海公园里承载角色情感的凉亭,到紫泥堂老糖厂改造的硬核片场;从百年商埠十三行的市井烟火,到西坊大院弥漫的复古乡愁。羊城观众在观影之时,频频邂逅“熟悉的广州”。而广州也正以其多元、真实且充满生命力的场景,从背景板升华为影片的“特殊叙事者”。新快报记者近日循着今年多部热映或备受关注的大片的足迹,一键打卡羊城“秒变片场”的城市角落。
■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 谢源源 文/图
星海公园
走进社区老公园 看看“国际明星鸭”
当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光芒照向中国女演员辛芷蕾,亦照亮了千里之外广州番禺的一个社区公园。《日掛中天》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成为一封写给广州的视觉情书,而星海公园正是男女主人公葆树和美云“情感容器”——影片中一场关键的主角决裂戏,便取景于星海公园深处的一座凉亭。
星海公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侨联社区,建于1985年,为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而命名。园内树影婆娑、清幽宜人,是附近居民日常休闲、散步聊天的聚集地。“这里既保留着老城的静谧,又满是鲜活的生活感,刚好契合剧情对‘情感沉淀与爆发’的场景需求。”《日掛中天》场景外联团队负责人李学诚说。
星海公园也以最大的诚意拥抱了这次拍摄。据市桥街侨联社区党委书记黎汝靖回忆,社区主动协调艺术中心、文化室作为剧组的化妆间与器材间,街坊们也热情配合。
最有趣的,莫过于剧组为营造气氛在池塘放养的四只鸭子。它们原本只是戏中的一抹生机,却意外成为公园的“常住居民”。如今,“电影同款鸭”已成为小朋友每日探望的伙伴,也成为市民打卡的趣味焦点。
对附近居民而言,星海公园藏着太多回忆。“30多年前进园要花2元门票,平时舍不得,只有儿童节才带孩子来拍照。”居民陈阿姨告诉记者,如今公园免了门票,环境也越来越好,退休后她几乎每天都来散步。常常在公园锻炼的许叔叔更笑言,得知《日掛中天》获奖的消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原来我们家门口的公园,也可以走向世界。”不少街坊也表示,自从知道电影在这取景,来公园的年轻人也多了,大家都想看看电影里的“同款凉亭”和“国际明星鸭”。
十三行
漫步岭南百年商埠 触摸电影里的广州记忆
鼎沸的人声、穿梭的货流。已经是傍晚五点多了,站在岭南百年商埠——广州荔湾区十三行路街头,依旧能感受到此地的忙碌和热闹。从十三行路走到兴隆北路,再行至文化公园,沿途的市井烟火与历史印记交织。如今,十三行随着《日掛中天》和辛芷蕾登上国际银幕,这片位于沙面与文化公园北侧的区域,其繁华底色与市井生命力让人印象深刻。据悉,这些特质也是影片选择十三行作为关键场景的原因。
“自从电影在这里拍过,来打卡的游客明显多了!”在十三行经营服装的聂姐指着新中国大厦门口回忆道,“去年剧组在这里拍摄的时候,很多街坊都看到了。我倒看不出哪个是辛芷蕾啊,那时觉得她就像这里的上班族。”走访中,记者偶遇在读大一的小程,他说循着影片足迹而来,“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日掛中天》在这里取景,就想着一定要来看看十三行真实的样子。到时等影片上映的时候,再对照一下,感觉挺有意思。”
据了解,除十三行外,剧组足迹遍布广州多个标志性空间,在《日掛中天》中拼贴出广州的时光切片——红砖洋楼与潮流店铺交织的东山口、藏着“时光皱褶中的鲜活感”的淘金老街区、艺术气息浓厚的二沙岛、状元坊牌坊带有岁月痕迹的普通便利店、飘荡市井烟火的五羊邨街巷、晓港的静谧公园、女主角位于晓园新村的家……这些老街巷均在影片中有不同的诗意隐喻。同时,它们更是广州故事永恒的讲述者。
紫泥堂
寻迹老糖厂 一起“捕风”一起“捉影”
成龙、张子枫、梁家辉等领衔主演的动作大片《捕风追影》以超8亿元票房排名今年暑期档前三,也让片中的取景地广州番禺紫泥堂文化创意园甚是火热。
紫泥堂前身是国营紫坭糖厂,这座1953年建成的“广东省每四根甘蔗就有一根在此榨汁制糖”的工厂,曾辉煌一时。1998年,紫坭糖厂停产后逐渐荒废,2013年通过“微更新”改造计划,这片工业遗址焕发新生,正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创作的重要基地。
步入紫泥堂,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烟囱、斑驳的苏式厂房、临江而立的万吨仓,与现代涂鸦艺术、文创店铺、咖啡馆等和谐共存,形成独特时空交错感。日前,新快报记者在紫泥堂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进紫泥堂116栋摄影棚。这里,曾是《捕风追影》中梁家辉和他的养子团“打趸”的地方。如今,戏里的很多陈设和布景都已经撤了,不过墙壁上依旧保留着电影拍摄时绘制的涂鸦图案。
不同于传统影视城或自然景区,紫泥堂融合旧工业时代的粗粝质感与现代创意的细腻表达,为镜头语言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叙事空间。记者了解到,除《捕风追影》外,《热辣滚烫》中的拳击赛场、《来自汪星的你》的奇幻场景、《骗骗喜欢你》的现代戏份、电视剧《刑侦12》天人交战的心理戏均在此取景。
据介绍,园区已建成8座标准化影棚,入驻影视企业超30家,形成从服装、化妆、道具到特效制作的全产业链服务。“正在建设中的124栋摄影棚面积达3500平方米,高达18米,建成后将成为华南最大的摄影棚。”紫泥堂工作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
目前,紫泥堂免费对外开放,非常适合半日游,游客还可以顺路游览附近的宝墨园和沙湾古镇,感受历史与艺术的交融。记者走访过程中也偶遇了不少专门来此打卡的市民。专程为了追寻“影视同款地”而来的游客小李表示,“这里的一切都太有感觉了,随便一拍都是复古大片,尤其是这些苏式建筑,太出片了。”与闺蜜来游玩的靓靓则笑说,走进紫泥堂,就像同时穿越了过去和未来,“可惜没能偶遇前来拍片的明星,不过,找个安静的角落,点上一杯咖啡,看看书,聊聊天,感觉也是不错的。”
西坊大院
在烟火与乡愁之间 上演最真实的生活剧本
走进广州番禺市桥西坊大院的乡愁博览馆,阳光透过斑驳的红砖瓦房,洒在“烟酒副食糖茶”的老招牌上;一旁的老式电话亭和“阿明发廊”标志,仿佛无声的演员……今年暑期热映爱情片《分手清单》的重要场景,便在此处定格。
西坊大院拥有少见的红砖瓦房群落、苏式历史建筑以及充满改革开放年代气息的工厂车间。坐落其间的乡愁博览馆,是一座以人生事件为主线的“沉浸式”展览空间,从童年嬉戏到婚嫁成家,生动复刻了20世纪60至90年代番禺人的生活图景。其浓厚的年代气息与市井温情,是《分手清单》在此取景的原因。
“去年电影在此拍摄三个月,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围观,带动了整个园区的人气。”乡愁博览馆隔壁DD咖啡馆的谢小姐告诉记者,节假日热闹很多,不少市民专程来游玩,还有不少广告团队来取景。在新快报记者走访过程中,也陆续有市民前来打卡。市民张先生表示,自己住在西坊大院附近,之前和家人看了《分手清单》,便来这里拍几张“电影同款”的照片。
与西坊大院一街之隔的晒布社区同样入选电影取景地。狭窄的街巷、热气腾腾的云吞面店、老式住宅楼宇,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居住于此多年的常姨说,“知道电影在自家门口拍摄,特别开心!这里邻里关系融洽,生活便利,我住了几十年都舍不得搬走。”
除西坊大院和晒布社区外,《分手清单》还辗转广州塔、沿江路、猎德大桥、中大布匹市场等多处地标,让广州观众倍感亲切。此前,导演田羽生在广州路演活动中透露,广州雨季的湿润空气为影片增添了伤感情绪与生活温度。主演欧豪亦感慨,“回到广州就像回家,电影中回家的那条巷子,记录了马天泽和夏沫太多的情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