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活力广州——2025全国速写展”持续引起关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准旺作为速写创作的践行者与倡导者,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速写的深刻见解。赵准旺80岁高龄仍坚持速写,他强调,没有速写功底的创作注定死板,呼吁年轻人多画速写、记录生活。
要注意观察并抓住当地的文化元素
收藏周刊:上一届速写展您也给予很大的支持,这一届升级为“全国速写展”,想请您谈谈广州持续推出速写展的感受。
赵准旺:这次速写展的规模很大,还特别展出了历史名家的速写,这很重要,让年轻人看到黄胄、周思聪等老一辈名家对待速写的态度。
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去黄山写生,那时候也没照相机,一路拿着小画板,画得很认真。现在翻起来看,记忆很深刻,作为写生素材,很珍贵。那是一个很好的回忆。
但是要想把素材变成创作会有一个过程,而黄胄先生的速写则跟他的创作很衔接,他的速写画得太好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画速写,只依赖相机,画面常常就缺少生活的灵感,没有了捕捉生活瞬间的感觉。
收藏周刊:您现在还在保持画速写,如果用数量来说,一个月会画多少?
赵准旺:我前段时间到新疆半个月,画了60张速写。但是我感觉概念性还是多了一点,纯写实少一点了,在未来,我计划把在写生过程中,就加上我的理念,画出符合我创作需要的素材,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以前吴冠中先生教导我们,无论到哪里画,都要注意观察并抓住当地的文化元素。
收藏周刊:您会如何平衡相机和速写?
赵准旺:借助照片是有用的,很多画家都有,包括黄胄先生当年也用相机,马跑的动作他跟不上,他现场画几张,然后再参考照片补充,而不是不画速写完全靠照片,那就很死板。
我现在因为岁数也大了,80岁了,现在每到一个地方,我会先观察,之后再提笔提炼,然后再画一幅小稿,回到酒店再整理,有时候是第二天早上五点起来,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整理前一天的速写。这算是我对生活的一种记忆训练或者对脑子的训练。
强化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收藏周刊:对于画家来说,您认为现在还提倡速写对创作有什么好吗?
赵准旺:现在很有必要提倡了,没有速写功底的创作,注定是死板的。我真心希望这一代年轻能多画速写,多对生活做记录,这对创作有特别好的好处。
但有一点,速写不能盲目地画,不能看到什么画什么,照本宣科地画速写是没意义的。速写本质也是一种脑力很集中的训练,它要求画的人脑子要高度集中精神,而且内心要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不管是人物画家,山水画家还是花鸟画家,要创作出生动的画面,都要有相关的生命体验,都要有速写的基本功。比如花鸟画家,当繁花盛开的时候,如果不去写生,不去体验生活,对自然的生长规律的体会不会深刻的,自然生长的细节,是造不出来的。
收藏周刊:画速写的时候应该带有怎样的目的或者怎样的心态画?比如有的可能是收集素材,有的是锻炼瞬间的概括能力或者说锻炼基本功,可能各种都有,应该怎么区分地看这个问题?
赵准旺:速写首先锻炼的是构图,尤其是对山水画家。比如我们最近去一趟新疆,准备画胡杨林,我去之前就会对胡杨林做一些资料收集工作,想了解它的生长特点,我到了现场计划如何画,因为我考虑到现场的时间肯定不多的,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快速捕捉到表达胡杨林最吸引人的一面,而且什么东西对自己创作有用,要提前构思。
收藏周刊:能不能这么理解?要带有创作的意识去画速写?
赵准旺:这是一点,还有就是强化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