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民宿捧回“金枕头” 多方合力激活乡村文旅动能
日期:[2025-11-12]  版次:[A09]   版名:[粤来粤好百千万]   字体:【
■民宿项目建设初期,“调解小分队”挨家挨户“唠家常、讲政策”。

■松林小筑民宿。

喜讯传来!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首届旅游住宿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果然居・松林小筑民宿从数千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斩获粤宿大奖之2025“金枕头”必睡民宿/酒店称号。这一以“创新、生态、文化、价值”为核心评选标准的权威奖项的获得,正是广州市黄埔区驻大崀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与当地人大组织协同发力,激活乡村文旅动能的生动实践。

■新快报记者 方轶

人大代表主动请缨破冰用地问题

如今,步入大崀镇松林片区,一栋栋融合乡土风情与现代美学的民宿掩映于苍翠松林间。果然居・松林小筑民宿依托“三地活化”模式,改造2栋历史老房、新建6栋生态木屋别墅,以“修旧如旧”理念保留夯土墙、青砖黛瓦的乡村风貌,又融入高端旅居体验,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新地标。

“没有代表们的奔走协调,民宿项目可能还困在土地问题上。”松林小筑总经理陈茹静说。2024年8月,当“英德果然居”团队带着民宿项目意向来到松林村时,土地租赁顾虑成为首个“拦路虎”——担心租期不明、质疑项目前景、害怕租金落空,村民们的观望情绪浓厚。

关键时刻,清远市人大代表黄火炎、阳山县人大代表李明、大崀镇人大代表梁庆强主动请缨,组建起由村民代表、党员骨干参与的“调解小分队”。他们手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小册子,挨家挨户“唠家常、讲政策”,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解读土地流转政策,算清“租金+薪金”的增收账。为打消村民顾虑,代表们搭建沟通平台,让村民与项目方面对面协商,最终就租金标准、租期年限、退出机制等关键条款达成一致,仅用28天便完成全部签约,为项目开工扫清障碍。

民宿运营后,代表们巧用心思拓宽致富链。黄火炎带领村民打造西洋菜、枸杞菜种植基地,将田园采摘纳入民宿体验项目;李明牵头整理松林村传统农耕文化故事,融入茶艺体验环节,让游客在住宿中感受乡土魅力。如今,松林村已形成“民宿+农业+文化”的融合模式,村民既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又能在民宿或种植基地务工增收,还有村民依托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

工作队精准谋划品牌升级新路径

作为松林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工作队为民宿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与村民、当地政府的协调沟通,到民宿建设中的意见指导,再到民宿落成后的推广引流,工作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陈茹静告诉记者,“得知我们要配套一个书吧,工作队队长陈亚富很快就联系到广州资源,给我们捐赠了一批图书,非常暖心又实在。”

民宿虽然周末和节假日一房难求,但平日客流就显得有些不足,解决客流难题成为工作队的重点发力方向。工作队依托组团单位资源,通过工会、党建等系统的多种活动,组织多批单位员工、退休人员前来休养体验。

自今年7月试营业以来,松林小筑已成为电商平台上的热销民宿,单场直播预售超80万元,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这一实践不仅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阳山探索,更为破解山区发展瓶颈、推进 “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斩获“金枕头”奖项后,工作队迅速谋划品牌升级新路径,结合松林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金字招牌,正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推动松林村申报广东省疗休养基地,计划将民宿与周边生态资源、农业基地整合,设计“康养旅居+田园体验”特色线路。“这个奖项是新起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让民宿经济带动更多农户增收。”陈亚富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