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暖阳润童心,用心浇灌护花开。近日,广州成功举办2025年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研究基地交流活动(第二期)暨“向阳花”志愿服务培训。活动由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市未保中心”)主办,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协办,旨在广泛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支持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深化服务内涵,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力量参与经验,同时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助力提升关爱服务水平。
活动邀请广州市未保中心、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及儿童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体代表约50人参加,共同交流服务经验。
汇智
深化互动交流,共拓关爱服务新思路
据了解,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研究基地(广州)(以下简称“研究基地”)作为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参与活力的重要平台,自去年7月成立以来,在项目孵化、经验交流、课题研究、资源链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活动举行了第四批5家社会组织入驻研究基地证书颁发仪式。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42家专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体入驻,凝聚更加丰富多元的关爱保护合力。
2025年市未保中心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持续擦亮“穗爱童行”品牌,多措并举不断深化服务内涵——依托各区未保中心、镇(街)未保站和专业社会组织,开展百场系列主题活动,包括音乐会、夏令营等12场大型活动和政策宣讲、社会实践等上百场小型活动;联动爱心力量,开展“一平米学习空间”改造项目和“穗爱童行·圆梦童心”探访关爱行动,惠及2000余户困境儿童家庭;邀请专业师资团队,为全市基层儿童从业人员开展分层分级培训,179名儿童督导员、230名儿童主任线下参训。同时,邀请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制作“微课堂”24期、“微动画”8期,设计制作科普拓印文创、主题创意拼图等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和创意的公共服务产品,将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递给广大儿童群体及社会大众。
赋能
注入专业动能,助力志愿服务新发展
志愿服务是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关爱服务从“有”到“优”的关键。为此,活动设置了志愿服务培训与分享环节,旨在全面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培训特邀高级社会工作师黄佩仪老师以“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创新:理念、要求与路径”为题开展专题授课。课程紧密结合新时代对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要求,引导参与者思考如何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案例分析方式,探讨、分享志愿者队伍培育新范式。
为促进经验共享与协同发展,活动还邀请了3家社会组织代表围绕志愿服务主题进行分享。广州市志愿者协会连续两年开展“益点星光耀童年”社区困境特殊儿童康复志愿服务项目,其代表分享如何打造“公众教育+家庭赋能+专业介入”全链条康复支持体系,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支持。广州市白云区天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代表重点介绍农村困境儿童志愿服务培育项目如何培育本土化志愿服务力量,为农村困境儿童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文化传承、亲子共融、科技教育等系列服务。长期深耕志愿服务领域的广州市天河区善爱行动志愿工作促进中心通过分析总结传统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模式,提出新的服务理念,并结合“志愿+文化”“志愿+体育”等青少年活动实践,分享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创新方式。
焕新
儿童空间升级,携手打造成长新港湾
近年来,市未保中心深入探索“开门办院”新路径,积极整合资源,不断优化软硬件设施设备,努力为困境儿童打造安全、舒适、温馨的成长空间。
活动还安排实地参观今年市未保中心全新打造的多功能服务场地——崭新的手工书画室,画板颜料齐全,空间多彩明亮,为孩子们提供了发挥创意、陶冶情操的天地;宽敞的音乐舞蹈室,配备音响和舞蹈设施,是孩子们感受艺术、释放天性的舞台;科技信息室配备了电脑和基础科普教具,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市未保中心与广州图书馆合作共建的“穗阅书房”也正式投入使用。书房环境优雅,藏书丰富,为孩子们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这一文化空间的打造,得到了入驻研究基地的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体积极响应,链接优质图书资源数千册。为表达诚挚的谢意,市未保中心在活动过程中特别为爱心单位颁发了感谢信。
下一步,市未保中心将继续推出优质创新项目,汇聚专业力量,丰富服务场景,全力推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宣教基地、心理关爱示范基地等儿童成长空间建设,进一步加强兜底保障与关爱服务供给,让孩子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通讯员 陈欣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