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绘画史只记载好画家不歌颂财富
日期:[2018-07-08]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杨福音 唐人重意境

■杨福音(著名画家)

吾早就与白一先生相约,回来后常相聚,到那时,隔江而居,过三叉矶大桥便到。抑或乘一叶小舟,安置画具酒具,日出对景写生,日落举杯邀月,其乐何如。

二十多年前,虽则万般无奈,也曾痛下决心,做不归的远游。行前,我骑车从湘江大桥过去,停在湖大广场。在将要上山的路边,有一株高大的枫树,樱红的叶子落在它的周围。我忽然来了主意,蹲下身子,细心地选择比较,挑了七片叶子回来。我将七片叶子随意地嵌入镜框,坐下端详。那倒数的第二片逗我喜欢,它不掉队,有点出格,不在人前,不在人后,我希望像这片叶子一样在广州打发日子。

许多年过去后,有好心人对我说,你要摘那个成熟的果子,在湖南怕莫是摘不到的,要去广州绕一个大弯,这真是天造就。

荷,长、大、直、圆,在画上撑得起,压得住,不怕画幅大,大无谓,大无畏,越大越洒脱,越大越骄傲。

兰,入画好。兰,与荷相反,它往细处精致。如果将荷比作颜真卿的楷书,则兰便是宋徽宗的瘦金体。古人画兰总是从根处生笔墨,我发觉若将兰的根部去掉,只留下上面的三分之二,则整个兰叶便被打散,在画面上也就可随处安排花叶,笔墨从此自由而不受拘束。兰虽宜作小幅,但笔墨不可小心拘谨,最好是披头散发,一任天然。其中当然要有节制控制,就像贵妇人忽地撞进了一片野花闲草。

当代湘人画家,王憨山阔大,管锄非冷隽,邵一萍富贵。

那年从广州回长沙,我曾在陈白一先生画案上书“塑白洁之身,成一家之言”送陈师,后白一先生去世,又重书悬挂灵堂。

父亲去世时,我曾有挽联记他的一生。联曰:白昼过流星,无光而逝;长夜行天马,早露才华。

有屈原而有《离骚》,《离骚》是屈原自己。有陶渊明而有《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自己。有范仲淹而有《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自己。此即生活作品合一无间,如今奇缺。

中国绘画史只记载画得好的画家,从不歌颂财富。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微信公号、雅昌艺术网等,因版面所限,本版文字有删减,部分标题为编辑后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