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作画要诀:绵里藏针
日期:[2018-08-12]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专栏]   字体:【

■杨福音(著名画家)

艺术与生活何其遥远。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我小时候住在橘子洲头,就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致。后来才知道这是想象,生活则仅仅是提供了一片想象的钥匙。

文人画长期受到批评,这是不对的。文人画是中国画走向成熟的标志。把好东西批掉了,剩下的当然就很差了。

首先要把古人的笔墨拿到手,师傅领进门,学会一山一石,一树一木的画法。然后用古人的笔墨造自己的形,尽力摆脱古人的形。再将古人的笔墨转化成自己的笔墨。

作画要诀:绵里藏针,外柔内刚,反生硬霸悍。真放在精微。以神取形,以意舍形。渐老渐熟,渐熟渐老,渐老反生,生熟之间。由绚丽归平淡,浮华刊落。姿态横生,寓奇于平,化拙为巧,融板为逸。

毛笔,靠心使用,活的,心灵的,得心才应手。钢笔,靠手使用,死的,技巧的。前者成为艺术,后者成为工具。此即为中西文化之比较。

苏轼的观点:寓意于物不滞于物。师心与师造化,形与神。绚丽与枯淡。文与道。豪放与含蓄。有我与忘我等等对立统一。以及随遇成形,意志所到,姿态横生。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不刻意为之、有意为之。不千篇一律,重个性,重意气,重创造,重才能。倡平淡、疏淡、淡泊、简远、简古、清远、潇散。

中国画的笔墨即骨肉,要见风骨,即见情感,乃上乘之画格,即逸格、神格。

清四王的绘画,着意在探求古形式笔墨之规律,将传统笔墨抽离出来,重新组合,使笔墨获得游离于形之外的独立审美价值,人们也将其与塞尚的结构主义一块谈论。

中国绘画传统的审美心理是:线重于色,情重于理,想象重于感知,主观重于客观,抽象重于具象,虚重于实。

俗的责任不在俗,而在过雅,过雅则俗。如手上戴一个戒指,好看。若十个指头都戴上戒指,便俗了,因过雅。

纳兰性德说:人必有好奇追险,伐山通道之事,而后有谢诗;人必有北窗高卧,不肯折腰乡里小儿之意,而后有陶诗;人必有流离道路,每饭不忘君之心,而后有杜诗;人必有放浪江湖,骑鲸捉月之气,而后有李诗。此意为独特的经历,产生独特的个性,再产生独特的艺术。

人不如意,要能自我排遣。如东坡贬海南,友人多以海鲜招待,问东坡感受。答曰:此事切忌传入京城,否则他们会后悔将我贬至海南,抑或因此他们自己也想贬来海南。又,东坡贬惠州,友人问及,答曰:好比我原为惠州秀才,赴京赶考,不第回来了。

花不相模,桃花便是桃花,李花便是李花。开在那里,各有各的存在。既不相碍,也不相互模仿。人为何反而做不到。

如今,美术评论的内容即好意图,美术评论的标准即有卖相,均与艺术无关。

(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等,因版面所限,本版文字有删减,部分标题为编辑后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