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簪,这种古代美女的发饰也不乏艺术精品
日期:[2019-03-17]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古代一般人皆蓄长发,因此各种发饰也多了起来。其中,簪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它由笄发展而来,是古代妇女发型中最基础的固定和装饰工具。

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多加以珠宝装饰。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因其器质较硬,古人曾有用玉簪搔头的习惯。也因为独特的器质,得以将一些精美的簪保留至今,供我们欣赏。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孔雀形簪首

●宋

●长5.9厘米、宽3.7厘米

此器扁平体,双面雕。孔雀凹点眼,衔绣球正欲飞翔。翅膀用两排竖阴线雕刻,间以横线相隔。花尾上翘,尾根部上下并列两个钻孔,应为嵌接其他材质的簪体之用。

莲形簪首

●宋

●长6.9厘米、宽3.9厘米

器双面镂空雕刻一枝莲,由叶、果实和花组成。折枝花是宋金时期玉雕工艺的创新题材,花枝交错、翻转掩映,形成多层次和立体的效果。从器型看,此可能是簪首,底部嵌于金银材质的簪体。

镶玉佛宝石鎏金银簪

●明

●通长11.2厘米、最宽5.3厘米

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簪头为弯钩形,簪顶部为椭圆形银质花丝佛光背托,底部制成莲花形底托,鎏金有脱落。

中部镶白玉雕佛像一尊,佛像直立,面部清秀,五官清晰,身穿宽袖长衣,上刻衣褶纹,左臂弯曲于腹部,挎一可活动的包袋,上刻斜方格纹。

头顶戴宝冠,冠顶又有一铜鎏金坐佛,下有莲花座,冠两侧有宝缯下垂。玉佛两侧有银质花丝梵文,莲花座下端的底托上镶三块红宝石、两块蓝宝石。

造型美观,工艺精湛。银鎏金、白玉佛,红、蓝宝石镶嵌在一起,颜色绚烂,富贵华美,气派非凡。反映出明万历时期皇室装饰品的工艺风格。定陵出土了大量的簪饰品,从定陵出土的簪饰品来看,将玉、各色宝石和金银铜镶嵌在一起的工艺非常流行。

嵌宝石仙人银镀金簪

●明

●通长14厘米

北京市昌平区定陵出土。

立凤金簪

●明 永乐年间

●长22.3厘米,重75.7克

江西省南城县长塘街益庄王墓出土。

簪头为一立凤,簪柄刻有“银作局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内府造九成金二两外焊二分”铭文。

楼阁人物金簪

●明

●头饰

●长5.1-20厘米

宽3.3-9.8厘米

重43.4-118.9克

江西南城县长塘街益庄王墓出土。簪首云形,上有一重檐楼阁和五座牌坊,每座牌坊内有一舞蹈人。这种造型的金簪在明代比较流行。

馆藏九件益庄王墓出土的楼阁人物金簪,为益庄王妃所使用,所以在设计和制作上都极尽工巧之能事,高超的累丝工艺,将金料拉成极细的金丝,编织成各色花纹,在制作中大量采用的线空技术,使簪首既轻巧玲珑,又绚丽耀眼,主题突出,这些日常用品也就在能工巧匠的手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簪镶宝石金冠

●明 嘉靖年间

●高5厘米、宽13厘米

江西南城县益庄王墓出土。益庄王朱厚烨为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此金冠是其妃万氏的随葬品。

此冠冠体如一件覆扣的椭圆形钵盂。冠由圈、盖、檐和舌四部分组成,通体以卷叶形金丝焊接而成。冠底以金圈围成椭圆形,饰镂空金丝花纹,圈上覆椭圆形冠盖,中线处为两条拱形横筋,夹嵌9颗宝石,又有九条纵筋平均分布,与横筋一起形成冠盖的支架;冠圈前后左右各有一片檐,后檐接两舌,檐面、檐角和舌面、舌角都嵌有宝石。冠盖横筋左右底部各有一小孔,孔内各插金簪一枚,用于固定头发,簪头为伞形,錾刻花纹,簪柄压印“银作局嘉靖二十六年十月造金五钱”字样;冠盖前端中间亦留有一簪孔。

这件金冠精美绝伦,其上对称镶嵌55颗各色宝石,交相辉映,金丝细如头发,编缀精妙,充分体现了明代金银工艺的高超技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玉镂空喜字簪

●清

●上:白玉簪:长23.4厘米

最宽2厘米

●下:白玉簪:长22.4厘米

最宽2.4厘米

玉簪,一端为耳挖匙状,另一端为双股钗,钗头部很尖锐,中部镂刻喜字文。这两件玉簪原为清宫旧藏。

此玉簪造型清代较为常见,是清代贵族妇女头饰用品。玉簪中刻有“喜”字,应是贵族妇女在结婚等喜庆的时候戴于发髻之上的发饰。

双股钗的造型,从考古发掘品来看,目前所见最早的是隋代墓葬出土的双股玉钗,玉质白润,制作精细,光素无纹饰。

(本版文图来自国家博物馆官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