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微创新”大于实质 现阶段开放银行仍处于试水阶段
日期:[2019-04-01]  版次:[A24]   版名:[财眼周刊·理财]   字体:【

上接23版

“虽然去年开放银行概念很火,但行业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情发生,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变化。”陈旭群表示,要想将银行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细分行业,都要根据不同行业特性对基础服务进行改造、组装。“要在银行的基础服务跟行业端、生态端的要求之间,做很多微创新,而不是标准的金融服务。”

目前,国内开放银行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更多是在营销层面开放,未来比拼绝不止于此,风控、后台等核心能力开放才是关键。”赵卫星表示,真正的开放银行要做的是要素级开放,要把曾经封闭的中后台的全部要素、全部技术开放出来。

推动开放银行发展,除了市场发展外,更需要监管推动,从顶层划定监管红线。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曾表示,人民银行将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开放银行业务规则与监控框架,加快出台指导意见。陈旭群也对新快报记者表示,相关监管政策有望在今年出台。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将针对国内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种类金融业务,设置开放银行服务红线,明确允许开放的信息接口类型、服务范围等关键要素。

除了监管,横亘在面前的还有数据开放与共享的边界问题。“金融客户核心数据的开放比较少,更多的是账户服务能力、支付服务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开放,”陈旭群表示。在数据共享、开放上,我国银行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明确相关的监管政策以及可遵循的业务规则,数据的使用及交换仍较为混乱,技术与数据的标准也尚未制定。

任何创新的另一面都有风险。开放银行连接众多合作伙伴之后,数据泄露风险增多,合作的任何一方在数据保护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都可能危及整体的金融数据安全。“虽说越开放越融合,但是越融合也就越危险。”陈旭群如是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