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最美教师 就是这样让人惊喜让人感动(1)
日期:[2019-09-10]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他彻底颠覆了填鸭式教学,她用31 年践行使命,他是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她让特殊孩子变成了最好的自己,

他把肾炎拖成了尿毒症,她累到心 肌梗塞,他用绳子把乡村孩子带上了世界舞台……

在 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2019年“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系列宣传活动告一段落,最终确定10名“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在他们中有为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城市地标、国家重大工程设计防震减灾方案的广州大学防灾学科学术带头人谭平教授;有用31年践行使命,当好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人生的引路人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曹群;有身残志坚,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十多个春秋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的广州市从化区第五中学教师郭东文等。

谭平

设计防震方案

守护广州塔和港珠澳大桥

(简介:谭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谭平是广州大学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也是广州大学防灾学科学术带头人。19年来,他努力破解工程防震减灾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从一名新进教师到科技领军人才的飞跃,成为全国土木工程研究领域知名的青年学者。

广州塔是广州的地标,它美丽却也容易受到台风和地震的威胁,谭平是广州塔减震控制的技术负责人。“从2006年开始到确定减震方案,花了1年多时间;在实验室里进行各关键子系统模型的性能测试,又花了近两年时间;在广州塔顶的原型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与调试,又花了两年时间,直到2010年,整套减震系统才正式启用。”经过数不清的不眠夜,谭平及其团队为广州塔研发设计了一套减震方案,不仅在国内是首创,而且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至2018年,这套控制系统经受了多次强台风的考验。截至目前,该系统创造经济效益至少达到1.36亿元。

谭平是土木工程专业出身,他始终没忘记当年大学学习时的初心——建造安全可靠的房屋与各色工程。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谭平及其团队赴灾区参与援建工作,在映秀镇的重建中,建造6层高性能低造价村镇隔震房屋,经受住了此后多次强弱不一的余震及泥石流的考验。

除了村镇民居,谭平还把他的研究瞄准了港珠澳大桥、广西防城港核电站、汕头苏埃通道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近年来,他因出色科技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荣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10项。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他总是认真简单地回答:“希望以后再发生地震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房子倒塌,没有那么多人伤亡。”

曹群

31年甘当一线教师

累计完成逾1.2万学时

(简介:曹群,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首批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曹群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示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广东省五星志愿者、全国高校思政课影响力提名人物称号)

认真负责,敬业奉献,是曹群从事教育工作一贯秉持的理念与行为准则。曹群从教31年,学生万余人,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累计超过1.2万学时。她从教31年来,曾有过升职转岗的机会,但她总是说,最喜欢、也适合做老师,特别是做思政课教师。

每节课后,曹群都会围绕“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是否将理论讲透、讲清?学生更关心哪些理论和现实问题?”等问题进行反思,密密麻麻记了30多本笔记。她在课堂上总是充满激情与热情、智慧与欢乐,深受学生喜爱。

作为名师和广东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曹群以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己任,致力于思政课教育研究和成果推广,不但引领了广东省高职思政课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场所、课程标准到“大思政”教育模式全方位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探索,还将自身经验积极向全国推广,成为全国高职思政课改革的先锋和标杆。

李娜

特殊孩子一句“老师好”

让自己喜极而泣

(简介:李娜,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副校长,特殊教育高级教师。曾获天河区人民政府三等功、芳村区人民政府嘉奖,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羊城最美教师、广州市“好教育”好校长金奖、广州市助残志愿爱心天使银章、天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感动天河教育工作者、芳村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2000年,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李娜来到广州,开始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一干就是19年。她从不会强调特殊孩子们的特殊性,她只会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是不ー样的,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19年来,她将每个孩子都当成亲人一样,不仅具有专业的教学本领,更有着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

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李娜就耐心地协助和手把手地教。她说当孩子们说出“老师好”这句话时,她会喜极而泣;当孩子能够自己吃饭时,她为之欢呼雀跃。

启慧学校的老师不缺爱心,但特殊教育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作为学校专业发展的领头人,李娜与骨干教师团队一起对全体教师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建立了教师成长阶梯,提出“一人一专业、一人一领域”的目标。通过专家把脉、学校内部研讨、课题研究、专业组建设等,让老师们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经过不断地打磨,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教师队伍不断创造辉煌。学校先后有两个课例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多媒体教学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学校也多次获得广东省、广州市多媒体教学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田京

当了16年“教书匠”

又是医学项目带头人

(简介:田京,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关节骨病外科副主任、专业型硕导。曾获“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及2018年度“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奖”)

田京常说“我喜欢当教书匠”。从1997年开始,他始终坚守培养本科生的第一线,连续16年承担《外科学》、《临床技能学》、《运动系统和皮肤》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田京重视开拓新型教学模式。2007年,他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首创热点科研话题和常见临床症状相结合的PBL教学模式。这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团队合作为核心的双向互动启发式教学,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每周日晚7时至10时,田京总是如约而至,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展示,并就研究课题与大家热烈讨论。

近几年,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技能中心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医学模拟教育转移。4年前田京加入模拟医学项目,在他的统筹下,全院倾力投入,南方医科大学代表队参加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共荣获华南赛一等奖两项、特等奖一项,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两项、一等奖一项。

在田京的带领和坚持下,原本只有两人的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支涵盖内科、外科、急危重症等各大领域的15人专职团队。

李诤

从教25年

教过语文数学计算机心理健康

(简介:李诤,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语文专业高级教师)

“你的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吧?”“你的数学是计算机老师教的吧?”这些用来调侃人的笑话,其实都可以用在李诤身上。李诤从教25年,教过计算机、数学、语文、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学科,曾担任品德和语文科组长,现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能胜任任何阶段的教学,长期进行科研教学。

2015年9月,当了21年老师的李诤,再次迎来一批一年级学生。这些学生里有一些孩子有些特别,他们有时候不大爱说话,有时候很闹腾。李诤始终坚守“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生命之美”的教育初心,她知道,这些孩子都不是“坏”孩子,特别的他们需要特殊的照顾。李诤自发摸索出帮助特殊学生自觉学习的融合教育模式,让特殊学生所在的班级阳光、友爱、团结。她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走进这些孩子的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