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然再次带着深入调研后提出的建议上会
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安然,是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从事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工作多年的她,本身也是一位海外归侨。两年多的履职生涯,安然利用自身的优势,踏实调研,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接地气的建议。
在2019年两会上,她提交的“尽快解决华侨国内身份证件使用不便等问题”的建议被采纳。当年10月起,华侨持有出入境证件就可以享受交通、金融、教育等3大类35项民生便利服务。这,让她认真履职的信心更加坚定。
今年,安然将再一次带着自己深入调研后提出的两个建议上会。深爱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汉字的她,建议设立“汉字纪念日”,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与推广。
■新快报记者 王娟
建议1
设立“汉字纪念日”
推动中华文化更广泛传播
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曾在英国留学工作生活近十年的安然,在2004年作为“特聘院长”被华南理工大学引进回国担任学校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后,一直都十分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播。
她告诉新快报记者,中国的汉字,是和埃及的圣书体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并列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种表意文字。随着历史的演变,其他两种文字已被历史尘埃淹没,唯有汉字至今仍为14亿中国人所使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具有让人叹为观止的科学性、独特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的汉字,本身具备强大的传播能力,历史上汉字以中原为腹地向周边少数民族传播汉字及文化,并在中华大地之外向周边的国家传播汉字和文化,形成“汉字文化圈”。
汉字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类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汉字的记述和传承。历史长河中,汉字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团结,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汉字产生数千年来,一直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塑造与滋养中华各民族人民精神的作用。
2010年,联合国为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推广文化多样性,促进六种官方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启动联合国语文日。让以汉字为载体的中文,在联合国语文日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每年在联合国语文日上举办的国际汉语教学与汉字书法学习论坛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展演活动,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外交官接触和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汉字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中国精神的重要纽带。
因此,她认为,作为汉字的发源地,我们国家有责任设立一个“汉字纪念日”,引导中国人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文字,热爱自己的文字,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必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鼓舞中华民族士气。
她还建议,可以选定谷雨这一天为“汉字纪念日”。并在当天在国内外举行汉字文化讲座、书法比赛等多样活动,让国内外人民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培养对汉字及中华文化的热爱。
建议2
留管干部也是“逆行者”
关注高校的一线留管干部
“中国疫情暴发期间,有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近十万来华留学生留在中国,他们是疫情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外讲述中国抗击疫情故事的一大群体。而对接他们的留管老师的言行举止,就充当了留学生讲好中国疫情故事的‘中介变量’。”长期从事国际教育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安然,敏锐注意到身边的这一现象后,立即行动起来。
通过对国内22所高校留管干部在疫情期间的工作现状,进行扎实的调研后。她对这一群被“忽视”的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安然眼中,留学生在疫情中与中国人民一道共克时艰,长期密切陪伴照顾他们的留管老师,同样是一线“逆行者”。“最能影响留学生的他们,也是抗击疫情中有力量的中国故事。他们面临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他们的持续发展,应该得到关注!”
安然说,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普遍存在留管干部严重不足且流失的现象。今年,她将建议教育部门及高校调整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模式;重视并关注来华留学管理人员,确定人员编制,扩充工作队伍;拓宽上升及晋升渠道,加强专业培训等。“要让他们,成为专业人才,让这份事业,留得住人!”安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