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言“六稳”“六保”:
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放在工作重点的首位。在此次大会上,“六稳”“六保”也成为代表们口中的高频词,代表们对于广州如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纷纷建言献策。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前鸿建议
企业找短板分散风险 考虑适度多元化发展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前鸿认为,“六稳”“六保”关键在于保市场主体。对企业而言,首先是求生存。“疫情对企业而言,虽然是一次危机,但也孕育了一些机遇。”他解释,首先要让企业看清楚自己的生存能力。有的企业在疫情中面临的压力很大,就证明其产业结构可能存在问题。所以,企业考虑适度多元化发展是必要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分散风险,调整产业结构,找到短板,做到均衡发展。
此外,朱前鸿认为企业也要趁此机会苦练内功,“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的问题,在成本上做文章,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在改革上下功夫,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他告诉记者,企业还要勇敢寻找机遇,敢于投资。因为这样才能产生新的动能,才会有新的就业,有新的民生。
朱前鸿介绍,今年疫情对民航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对客运而言压力非常大。他举例道,这次疫情中,有的航空公司灵机一动,把飞机椅子拆了,实现“客改货”,通过货运降低客运的损失。“从产业结构上看,如果货机足够,其实是不用这样的。所以,以前我们偏重于客运,今后我们要重视货运。”他表示,对广州而言,发展航空货运很有优势。去年,白云机场货运量是192万吨,排名世界第11名。根据刚刚批复的白云机场新总规,到2030年白云机场货邮吞吐量将超380万吨,发展空间较大。而且货运对航空产业的拉动作用也比较突出,货运航班两端都连着产业链,所以要将先进制造业在机场周边布局,这对于航空经济将起到推动作用。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鹰建议
搭建网络互动平台 对接校企增加就业
在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鹰看来,吸收新就业的模式,一是可以增加研究生培养;二是可以通过就业平台实现进一步的信息匹配。“往年,到6月份很多大学生已经找到单位了,但现在因为很多部门的招工,包括公务员考试都推迟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还没找到工作。”李鹰表示,“在这个情况下,学校鼓励更多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或者参加技能培训,又或者进行多方面的信息匹配,这是非常重要的。”
他调研发现,广州有700-800个有关人才就业的中介机构,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信息并不匹配。企业想找到合适的员工,但不知道怎么去找。“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能把这种就业的形式,在新形势下有所提升。”此外,他还建议今年加大就业资金扶持力度,对企业吸收新毕业大学生予以资金补贴鼓励政策。同时,人才中介机构也可以组织开展短期专项人才培训,吸纳和缓冲就业时间冲击波。
李鹰介绍,在两会之前,他曾对广州市的一些中小企业做了调研,从2月到4月的失业率并不高,因为很多企业还在坚持,觉得疫情过后还有希望。不过,广州的服务业总体储蓄不多,而且它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所以在接下来的五六月份,这些服务业企业能不能够坚持下去,对就业来说,是最大的考验。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沈逸云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