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肇庆市商务局定点帮扶 新农人挑起“金扁担”
日期:[2020-11-04]  版次:[A05]   版名:[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字体:【
■肇庆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陈海源与脱贫种植户一起在研究火龙果种植方案。

■梁介永正在为扶贫产品拍推广照。

■展销会上帮扶干部销售脱贫户种植的火龙果。

2020年10月肇庆市怀集县农民丰收节展销会上,来自怀集县凤岗镇展位售卖的500多斤富硒红肉火龙果销售一空。热销的农产品正是帮扶单位肇庆市商务局(下称商务局)为对口帮扶的怀集县凤岗镇4条村打造的“金扁担”。自2016年起,肇庆市商务局定点帮扶怀集县凤岗镇白坭、麻地、上良、黄石村分散贫困户。扶贫干部注重为乡村造血,亲力亲为传、帮、带、教,开出“造血处方”,促进脱贫户蜕变为“新农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受访机构提供

“造血式”扶贫发展火龙果产业

如何帮扶去除穷根?肇庆市商务局的扶贫经验证明,只要找对路子、办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增加家庭经济收入途径,就能助帮扶对象摆脱困境。

产业扶贫是肇庆市商务局的扶贫利器。在产业选择上,扶贫工作队曾考察过多个项目,还邀请了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技人员实地研究分析。最终选定了适合山区种植的现代化火龙果种植产业为重点,以光伏发电、产业园分红、铺租等资产收益为补充的帮扶发展方式。

帮扶单位共投入147万元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谋划、建设现代化火龙果种植产业项目。分两期共种植红肉火龙果近70亩,打造出凤岗镇火龙果产业带,并且有专业农技师定期进村开展指导工作,带着贫困户种植火龙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火龙果种植基地2019年5月种植,次年已有收成,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2020年7月到10月,基地迎来丰产季,月均销果1.2万斤,参与种植的6户贫困户年增收1万多元,还和本地大型超市签订了来年的采购协议。在2020年10月农民丰收节上,500多斤火龙果销售一空,给4户贫困户带来2000元收入。

“自从市商务局帮扶我们建起了火龙果扶贫基地,田地不荒废,还有租金收入。每年我们这些种植户能拿到四成的收益。现在既照顾了家,又挣到了钱!”凤岗镇黄石村蔡祖宁的话语里充满了喜悦。

开展电商培训培育“新农人”

产业带的兴旺为农村、为贫困户带来了收益,村民也改变了农业产业的运营思维,许多传统农人正蜕变为“新农人”。

“电子商务进农村”是商务部门的职能之一。肇庆市商务局组织开展普惠性的农村电商培训,培养更多优质的农村电商带头人。商务局派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到挂点帮扶村进行“技术扶贫”,选出部分贫困户、村民担任“电商扶贫专员”。电商扶贫专员通过电商平台、网上小程序、微商等开展农产品网销,在帮扶村与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之间,搭建起稳定的购销服务及利益联系机制。

贫困户发展的个人种植产业也依托电商铺出了好销路。上良村梁介永就是最好的例证。精准扶贫前,梁介永夫妻俩靠种植砂糖桔为生,却苦于缺乏技术、没有销路。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扶贫工作队聘请梁介永担任电商扶贫专员,他学会了许多电商操作技能成了“新农人”。梁介永不仅帮其他贫困户推销出农产品,自家的砂糖桔销售也找到了销路。

以高质量扶贫接力乡村振兴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肇庆市商务局累计投入自筹资金320多万元,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开展危房改造、助医、助学、生活物资发放、技能培训等帮扶活动。同时,该局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投入近30万元帮助定点扶贫村搞好路灯工程,建设加固桥梁和道路,美化乡村环境。

如今,肇庆市商务局挂钩帮扶点的317名贫困户达到“八有”条件,预计2020年脱贫户人均年收入可达到14000元以上。

对于精准扶贫工作,肇庆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陈海源表示:“找准‘贫’根,抓住‘困’源,精准对接,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帮扶工作,扎扎实实办好脱贫之事,切实做到基础信息、帮扶过程、脱贫成效‘三清楚’,强化产业‘造血’功能,确保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困难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