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姚璇秋:从艺70余载 始终为人民而唱
日期:[2021-07-05]  版次:[A06]   版名:[两优一先]   字体:【
■退休后的姚璇秋仍未放下艺术。

从艺70余载,她一直与潮剧这个古老剧种共荣发展,用文艺服务群众,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用潮音凝聚潮侨心,有力地促进祖国和海外华侨文化交流;始终无私扶植年轻一代,教过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她就是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姚璇秋。近日,有着65年党龄的姚璇秋获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她深情地说:“感谢党对我的培养,有幸沐浴着党的光辉,是我此生的荣幸。”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每个角色我都倾注心血去演绎”

姚璇秋是潮剧界的标杆,是中国戏剧界的一面旗帜,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培养下成长的新一代潮剧演员杰出代表。“我从小生活在潮汕地区,对潮剧耳濡目染。童年时,天灾人祸导致父母先后离世,两个哥哥进入孤儿院,在孤儿院组织的戏班当演员。我跟伯母相依为命,受哥哥们的影响,也学了一些唱段。”回忆起从艺路,姚璇秋感慨万千,“新中国成立后,潮剧进行了大改革,需要大批的新人,在这样的契机下,我被当时的老正顺潮剧团发现,进了剧团”。

从艺70余载,姚璇秋一直与潮剧这个古老剧种共荣发展,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践行了“为人民而唱、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初心使命。她继承了潮剧青衣旦行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同时融合各家兄弟剧种之长,在实践中独辟蹊径,让潮剧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活力,塑造了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妇女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如《扫窗会》的王金真、《玉堂春》的苏三、《苏六娘》的苏六娘、《辞郎洲》的陈璧娘等。

“对于演过的剧目,我没有偏爱哪一个。每一个剧目编剧、作曲、导演等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到了我这边,我都一视同仁认真去演绎。每一个戏的角色我都倾注心血去演绎刻画。”姚璇秋说。

1957年,潮剧首次进京演出,姚璇秋主演《扫窗会》,引起轰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并登台和演员亲切握手合影留念。1959年,潮剧团被中央文化部列为全国16个上京献礼演出的表演团体之一,潮剧影响跨越时空,扩展到大江南北。梅兰芳先生亲笔题词“雅歌妙舞动京华”,表达对姚璇秋、对潮剧的肯定。在姚璇秋的影响下,潮剧与其他剧种的交流进一步加强,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党的教导如明灯,照亮了我人生前进的路程”

“经历风风雨雨,党的教导如明灯,照亮了我人生前进的路程。”有着65年党龄的姚璇秋,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1953年进入剧团,曾见过童伶制演员的悲惨生活,也亲身体验到了党领导下废除童伶制为古老剧种带来的全新改变。”1956年,姚璇秋毫不犹豫地写了入党申请书,“党教导我,演好戏也是在为人民服务。我自入党以来,牢记党的教诲,听党的话,在潮剧这条路上走到底。”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艺术化集中体现,是连接海内外潮汕人的亲情纽带,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艺以来,姚璇秋身为“汕头侨文化使者”,自觉担当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使命,带领潮剧团先后几十次出访演出,足迹遍及亚洲、欧洲、澳大利亚,有力促进了祖国和海外华侨文化交流,画出最大同心圆。

“海外华侨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每一次演出我都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看着潮汕文化通过华人华侨在海外落地生根,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深知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更加热爱这份工作了。”姚璇秋说。

2000年,姚璇秋从剧团退休,可她退而不休,继续无偿参与公益演出和指导学生。2008年,她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将前辈传给她的艺术再传给下一代,定居广州的她每年往返汕头不下十次。2015年,姚璇秋艺术传习所成立,并入选文化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项目,为潮剧艺术传承发展再贡献力量。

对于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姚璇秋表示,感谢党的肯定,作为一个党员,她要立足自己的岗位,一辈子做好潮剧艺术,用潮剧艺术服务人民群众。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