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在院病例清零
日期:[2021-07-09]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揭秘清零背后:“一人一策一团队” 三级联合救治组精准施救

7月8日上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出院标准,经专家评估,6名确诊患者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简称“市八医院”)出院。至此,广州本轮本地疫情的在院感染者实现清零。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当天通报,截至7日24时,广州市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已经连续19天零新增。市八医院收治了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累计报告的153例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以及佛山、湛江转入的13名新冠肺炎患者,共计166例,目前均已出院。

“6月27日当天,本轮疫情的危重症、重症患者全部清零;今天(7月8日)包括曾经的危重症、重症患者在内的所有在院感染者清零。广州本轮疫情中,无一感染者死亡。”广医附属市八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临时党委书记唐小平说。

这么短时间就能将病患清零,广东的医护团队们有哪些救治的“秘密武器”?7月7日,媒体记者在市八医院教学楼一楼会议室,现场采访了新冠肺炎救治专家们。

■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穗卫健宣

三级联合救治专家组 实施精准施救

在应对本期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导致的本土疫情过程中,广州市针对Delta变异株的传播特点,果断实行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同步送院、同步复核、同步流调、同步管控的“四同步”处置机制,并构建以市八医院为中心的集中救治平台,组建国家、省、市三级联合救治专家组,将医疗管理、重症、院感、呼吸、护理、精神、康复等专业精干力量有效融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实行精准施救。

广州本次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特点是潜伏期短、进展快、病毒毒力强,老人患者比例高。唐小平指出,在166例确诊患者中,60岁以上的确诊患者有53例,占了31.9%;80岁以上有10例,占了6.02%,而且基本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基础病。比如有位95岁最高龄的患者,合并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主动脉瘤等基础病,经过三级联合救治专家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现在愈后很好。

严格落实分类收治

病区之间转运衔接顺畅

“我们对本土病例严格落实‘三分开’分类收治,输入病例与本土病例分开;出院转阴进入医学隔离观察的患者与阳性病例分开;需要健康检测者与职业暴露者分开。”唐小平透露,6月11日以来,广州市共抽调了844名医护人员进驻市八医院,最多开了14个病区。

对危重症、重症患者,不断增强救治团队配置,严密监测每例患者体征,细扣每个指标每项用药,充分预研病情变化,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最大限度提高救治质量;对老年病患及有重症倾向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提前干预,全力防止轻症转重症;对儿童患者,配足儿科专业医师、护士,与病区传染科、呼吸科医师共同做好诊疗工作,加强儿童心理关爱,落实儿童专科护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重症医学科带头人黎毅敏教授指出,这次广州反应非常迅速,疫情出现时就做了预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救治质量。国家重症团队、院感团队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权威专业的精准救治管理,确保每一个患者都得到最科学的诊断。

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患者快速恢复的法宝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崇雨田带领的团队进驻了市八医院的4个病区,他告诉新快报记者,“患者症状轻重变化不确定,症状严重了就要转进ICU,好转了就要转出ICU,为更好稳定刚转出ICU的患者,我们专门设置了危重医学组。两个病区之间的转运衔接非常及时,节约了医疗资源和患者时间。”

“一人一策一团队”密切观察

“武装”到生活习惯

在治疗过程中,市八医院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使用力度,同时根据专业专家论证意见,积极探索抗体治疗方法;并通过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加强心理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方法,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唐小平介绍,“这一次专门派了ICU康复专家团队,也邀请了临床药师配合,为精准用药提供建议和支持,还有心理治疗师每天查房,与大家一起配合。”

“我们对危重症、重症患者实施‘一人一策一团队’密切观察,除了治疗,就连吃饭都‘一人一策一团队’。”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覃铁和向新快报记者介绍,感冒了都会胃口差,更何况这个病,患者多少都会有焦虑,所以医生每天查房都会询问患者“胃口如何、吃了多少、喜欢吃什么”,“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所以重点在于维护患者器官功能。我们要想方设法让患者多吃点,好配合治疗,他们想喝粥、吃蛋糕、吃面等,我们都会告诉餐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