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1天本地病例“零新增”,全市已转入疫情常态化防控
7月9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主任黄光烈透露,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建立“指挥高效、统一协调、部门联动”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档升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广州已于6月底启动了各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
广州1021万人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广州市卫健委主任黄光烈表示,面对国内首起新冠病毒Delta变异毒株的正面突然袭击,广州在疫情防控上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在两个潜伏期内,坚决有力地遏制了此次疫情传播。截至7月9日,广州已经连续21天本地病例“零新增”,全市均已转入疫情常态化防控。在构建免疫屏障方面,截至7月8日24时,全市累计接种2250万剂次、1237万人,其中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有1021万人。
7月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所有在院本地感染者全部出院,实现本地病例清零;153个病例无一死亡,实现本轮病例零死亡;7月9日下午,广州地区各医疗机构增援市八医院救治工作医疗队已圆满完成任务,整体撤离。
黄光烈表示,回顾过去7周,广州根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针对Delta变异株的特点,边摸索边调整,边实施边完善,做到“防控抢在锁定前,扩大排查跑在先”。在两个潜伏期内彻底遏制疫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防控新冠变异株的“广州打法”。
“总结本次防控经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全方位指导下,我们认为,敏感高效的发热门诊是发现疫情的重要防线;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实施精准防控的重要前提;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能力是疫情研判的重要依据;坚决果断实施封闭封控是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高危人群集中隔离管理是彻底扑灭疫情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健康码’健康管理作用是促进涉疫人员主动排查的重要抓手。”黄光烈认为,这将为全省、全国提供疫情防控的有益借鉴和经验。
月底前设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
发布会上,黄光烈宣布,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建立“指挥高效、统一协调、部门联动”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快建设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责任担当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体系,提档升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广州于6月底启动了各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
“目前,已在市、区、镇(街)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加强对本地区公共卫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研究公共卫生安全重大问题,组织优化完善本地区急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治策略。”黄光烈说。
7月31日前,在村(居)民委员会设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可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物业服务企业、辖区单位代表、村(居)民代表、在本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社区网格员、社区志愿者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等不同专业背景人员,发挥村(居)民委员会议事厅、居民小组等多样的居民自治形式的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定期协商解决村(居)民健康需求和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问题,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完成各项卫生健康工作。
黄光烈表示,“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市民下半年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从易感人群保护层面上来说,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广州正在重点推进59岁以上中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积极预约,积极接种。
市疾控中心还建议,市民在今年下半年流感疫苗上市后,积极接种。张周斌认为,一方面可以降低罹患流感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因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而开展新冠肺炎排查的机会,“作为2021年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即将在下半年流感疫苗上市后正式实施。届时希望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在接种完新冠肺炎疫苗后,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达到新冠、流感一起防的效果。”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黄闻禹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