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新快报讯 记者麦婉诗报道 日前,《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和《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印发。7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介绍该文件制定出台背景及工作举措等相关情况。
破解转型难题
提出“帮、扶、带”的政策措施
《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显著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广东以制造业立省,制造业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战场。”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实施方案》提出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及赋能重点方向,实施“一企一策” “一行一策”“一园一策”“一链一策”四条转型路径。《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工业软件研发及推广应用、支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9条具体扶持政策。涂高坤表示,文件出台以后,各地市目前正在根据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难点在哪里?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叶元龄说,根据在企业的广泛调研,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三不”: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是面临“不想数字化”的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二是面临“不敢数字化”的问题,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三是面临“不会数字化”的问题,企业缺乏既懂生产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
“这些企业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因此对数字化转型存在顾虑,”叶元龄说,针对这些问题,广东提出“帮、扶、带”的政策措施。“帮”就是借助和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成熟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帮一把;“扶”就是通过政策支持扶一程;“带”就是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此还制定了几条具体措施,例如,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产业生态合作伙伴资源,根据不同行业特点,为中小型制造企业开发和提供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着重解决企业“不会数字化”的问题。
解决“卡脖子”问题
推进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的组建
《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提出要夯实工业软件攻关及应用、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等五大基础支撑。目前,工业软件还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广东下一步要如何解决?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介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进一步加速,对工业软件的需求十分强劲,也具备了培育和突破工业软件的优势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接下来,广东将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工业软件破局的‘广东路径’,立足广东、辐射全国,力争把广东打造成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第一极。”
举例来说,广东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的组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的平台载体,来部署建设工业软件的创新基地,并推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市来建设工业软件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载体。调动全社会创新资源攻克技术难题,将聚集国内工业软件领域的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等多元的转型力量,加速形成技术攻关的合力,积极推进应用场景开放,前瞻布局重大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工业软件,加速形成工业软件的创新体系,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