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下多样性的美术面貌 体现了肇庆美术界旺盛的生命力
日期:[2025-04-13]  版次:[A07]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星湖烟雨》 2024 莫肇生

■《鼎湖密林》1979 林丰俗

■《鼎湖飞瀑》(国画)陈树人 1936 中国美术馆藏

■《鼎湖补山亭》 20世纪30年代高剑父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肇庆市中国画学会新任会长莫肇生:

日前,肇庆市中国画学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肇庆美术馆举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主席团和理事会,肇庆市美协名誉主席莫肇生连任新一届会长。据了解,肇庆市中国画学会成立五年以来,肇庆市共有33件中国画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122件作品分别在省级美展中获奖和入选,其中31件作品获奖。肇庆的美术队伍已经逐渐成为广东美术界的重要力量,因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历代文人也常常聚集于此并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典故。

新当选会长的莫肇生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专访,深入梳理了肇庆的文化脉络以及艺术传统,他表示,当下多样性的美术面貌,体现了肇庆美术界旺盛的生命力。

肇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 成为文化交会的关键地方

收藏周刊:如果要谈肇庆的艺术传统,似乎需要先梳理肇庆的历史脉络,我们能否先聊聊肇庆曾在历史上的文化闪光点?

莫肇生:肇庆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当年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当时从中原到岭南主要是通过水路,肇庆地区是其中的必经之地重要驿站,因而从那时候开始,肇庆开始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再到宋代,端州从宋徽宗登基前的封爵地到定名为肇庆,众所周知,宋徽宗也是一位皇帝画家,这无形中也加深了肇庆的艺术传统。到明代,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想方设法入关中国,最终也是首先在肇庆上岸,从肇庆开始传入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由此可以总结,肇庆在历史节点的事件中,都对当地的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还有一个文化脉络,便是开釆于唐代的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千百年来,作为文房四宝之一,伴随了历代文人,通过它的磨制用墨,诞生了一幅幅经典名作。包拯曾在肇庆为官三年,相传有个故事,在包拯离任时乘船遇风浪,他怀疑是部下拿了当地老百姓的物品,结果搜出了一方当地老百姓送的端砚,他为了保持廉洁,把端砚扔到江中,江面随即风平浪静。到了今天,相传他当年扔下的砚台成了现在的砚洲岛,岛上还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包公祠,而当时包裹着砚台的布纱成了现在称为黄布沙的滩涂,这个故事现在被称为“包公掷砚”。

在唐代“两广”的第一位状元莫宣卿,也出自肇庆。可以说,肇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代都成为两广乃至岭南与中原文化交会的关键地方,使得这里成为岭南地区文化底蕴相对深厚的一个交集地。

收藏周刊:如果从绘画的线索看,肇庆是否也有独特的一面?

莫肇生:刚刚提到,肇庆曾是宋徽宗的封地,而宋徽宗的多幅绘画作品也是目前宋代遗存中的经典名作,此外,国内最早的民间油画《清代四品武官肖像》也曾在肇庆发现。

到了现当代,肇庆也走出了多位岭南美术大家如黎雄才、梁占峰,后来还聚集今天画坛赫赫有名的美术家,例如李国华、林丰俗、郝鹤君、梁江、陈永锵、李劲堃、梁如洁、冉茂芹、黎楚池、林淑贤、王永、张彦等等。这一点,可能是肇庆在美术人才汇聚方面,有别于岭南的其他城市的主要地方,可谓传承有序而且脉络清晰。林丰俗老师曾跟我提起过黎雄才先生在广州美院教学时强调“在广东画山水,一定要到肇庆,要到鼎湖山、七星岩。”《黎雄才山水画谱》中的八成山水树石正是在鼎湖山写生完成的。因为这里的山形地貌能够满足山水画创作的各种技法的训练。后来林丰俗老师在广美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肇庆怀集文化馆,便正式开始了他描绘肇庆山水题材的探索,他的经典作品《公社假日》《石谷新田》正是这时期创作的。

实际上,回头追溯,高剑父也经常到肇庆,鼎湖山上至今还保留一座高剑父的纪念亭,当年黎雄才能够到春睡画院,也是因为高剑父的偶然邀约。而高奇峰的学生黄少强也有鼎湖山题材的作品。到20世纪80年代初,关山月先生也专门驻足鼎湖山,创作了一批鼎湖山的作品。由此推断,岭南画派的几代名家,于上世纪在中国画的现代探索上,或许就曾多次聚集于肇庆,或是论艺或是论时局,无形中,这里的自然山水人文,促使他们的艺术观念的形成。他们三代人不同时期聚集在肇庆,形成了一个开明、包容、团结、探索的文化艺术氛围,这一点对后来肇庆的美术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肇庆也是岭南画派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发祥地。

李可染画一批七星岩的速写

钱松喦也画了不少山水作品

收藏周刊:曾经的肇庆师专也培养出了不少美术人才?

莫肇生:20世纪70年代末,肇庆师专美术教育专业的首届学生中,就有李劲堃、朱松青、薛国庆、王家儒和我等,毕业后,可以说各自都在不同地域为广东的美术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肇庆师专开设美术教育专业的时间,比广州美院要早两年,比华南师范大学早七年。其中,关山月美术馆原馆长陈湘波、中山大学教授冯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龙虎、副教授蔡伟国等老师曾经大学刚毕业也被分配到肇庆师专任教。王永老师当时也是在肇庆师专美术系任系主任时调到省美协工作。正是这批老师的成就激励了肇庆市一代代美术工作者。

收藏周刊:全国名家中,有哪些也曾描绘过肇庆山水?

莫肇生:肇庆不但吸引岭南名家,北方名家中,也有不少描绘过肇庆风光的,例如李可染就有一批七星岩的速写,钱松喦也画了不少七星岩的山水作品,黄宾虹也有一张《肇庆七星岩》山水画,齐白石也曾在肇庆逗留过一段时间,当代更有众多艺术家到肇庆釆风交流。

在岭南绘画的基因中

产生了变异的多样性

收藏周刊:这次肇庆市中国画学会换届,看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身影,这是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

莫肇生:没错,我们这一届一致认为,要把八零九零后这些优秀人才推举出来,他们跟我们这一代不同的是,他们普遍拥有高学历,不少是硕士博士,他们的眼界广、知识面广,是时候让他们为这座城市作出贡献,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肇庆一批年轻的力量,把这里整体的艺术创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点也得到了方土、王永等老师的认同,他们一致认为,能够这么扶持年轻人,可能在广东范围内,肇庆走出了第一步。

收藏周刊:能够概括地描述目前肇庆的绘画创作现状吗?

莫肇生:我想到了两个词,良性和团结。中国画学会换届,可以获得肇庆市政协书画院、肇庆市美协、肇庆画院、肇庆美术馆等多个专业组织和机构的支持与联动,能够团结整个地区的美术人才共同做好一件事,相对于很多地级市来看,是十分难得的现象。这一点,我认为就是延续了黎雄才、林丰俗、郝鹤君等一代人在这里形成的包容开明的文化传统。

收藏周刊:如果从画风上,目前肇庆有没有形成一种地域的特性?

莫肇生:近年来,肇庆的美术创作在画种的丰富性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漆画、版画、油画都开始形成了一定的新生力量。而中国画依然是占主要,其中山水题材的分量则为最重。现在年轻一代的眼界与学历普遍比上一代要高,他们触及的知识点已经超过了上一辈,视野开阔,在作品中呈现对哲学、心理学、当代艺术等多学科的探索,可以说,他们的作品面貌主要在岭南绘画的基因中产生了变异的多样性,他们每个人都正在探索独特的个性方向,表现形式上没有走向共性,传承的是一种地域文化的精神,从而体现出了肇庆美术界旺盛的生命力。

人物介绍

莫肇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副主席、肇庆市中国画学会会长。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