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见证西夏历史与民族融合
日期:[2025-07-13]  版次:[A04]   版名:[本地]   字体:【

据新华社电 当地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西夏陵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认为西夏陵作为多元文化交融影响的见证,其空间布局、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制承袭了唐宋陵寝制度,又融入佛教信仰与党项习俗,形成了特殊的信仰与丧葬传统,并见证了西夏王朝在公元11至13世纪丝绸之路文化与商业交流中的独特地位。

坐落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山洪积扇戈壁滩上的西夏陵,是西夏皇家陵寝。公元1038年,党项民族建立西夏政权,与两宋、辽、金并立,都城设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鼎盛时曾雄踞河西走廊。西夏于1227年灭亡,西夏陵也在历史长河中沉寂了700余年。

直到1972年,西夏陵才首次进入考古学界视野。半个世纪以来的发掘研究,西夏陵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考古调查显示,西夏陵遗产核心区占地面积近40平方公里,包括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1处大型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

这些遗存与西夏陵出土的7100余件精美文物一道,向世人展开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的鎏金铜牛、莹润光亮的绿琉璃鸱吻,体现了西夏与中原文明一脉相承的高超手工业技术;大量西夏文和汉文残碑,让人一窥西夏文字的复杂神秘与宋夏文化交流之深;石刻经幢、迦陵频伽等建筑构件,反映了西夏人的佛教信仰;钱币、丝绸、珠饰等随葬品,则实证了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影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