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南沙方案》白皮书发布 第一阶段任务目标基本实现
日期:[2025-08-05]  版次:[A05]   版名:[城事]   字体:【
■南沙城市实景图。

锚定“一基地、一平台、一门户、一高地、一标杆”五大任务

8月4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以下简称《白皮书》)对外发布,该《白皮书》由广东省广州南沙建设发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南沙工委”)组织编制,系统总结过去三年省、市、区三级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的思路举措以及南沙开发建设的最新成效。

《白皮书》指出,三年来,省、市、区锚定《南沙方案》“一基地、一平台、一门户、一高地、一标杆”五大任务,推动一批标志性成果接续落地,基本完成《南沙方案》202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通讯员 南宣

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取得新成果

在科创方面,南沙累计立项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简称“港科大(广州)”】扎根南沙,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加快建设。同时,南沙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南沙建成入列,首个海陆结合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南沙启动建设。

在产业方面,南沙在全国率先面向自动驾驶出行提供全域开放“试验场”。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形成覆盖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全产业链完整生态。集聚超过400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覆盖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产业集群。

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取得新进展

目前,南沙已打造以“创享湾”为龙头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集群,建成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15个青创基地,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其中港澳青创团队1178个,项目年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7115人。

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取得新成效

南沙加快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目前该基地已设立境外投资“南沙快线”,形成10大类、104项境外投资服务清单,为600多家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超3000次,协助211家企业完成291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

在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建设上,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建成华南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2048.9万标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开辟国际班轮航线174条、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占比超85%。

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取得新突破

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与香港交易所共建的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等品种,累计成交额约25万亿元。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超500亿美元。落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1.1万个,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粤港澳大湾区首单可持续发展债券。

此外,南沙与港澳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上的成效也十分明显。266名港澳居民在南沙实现免缴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累计为623人次香港长者提供“长者医疗券”直接结算服务。南沙还创建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港式教育体系,三年来港澳籍学生入学量增长2倍。

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取得新变化

目前,《广州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批实施,其中明确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粤港澳全面合作新典范、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未来城市建设新标杆4个发展定位,以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服务枢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4个核心功能。

同时,南沙城市功能品质正在提档升级。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等交通要道加速建成通车,医院、学校等教育配套逐渐完善。近年来还承办国际国内网球赛事,举办湾区半程马拉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帆船赛唯一内地赛点。2025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吸引71万游客,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投入运营。

此外,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先行启动区“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态势正加快形成,目前在营企业已达5959家。

国家战略势能加速释放,下一阶段新征程开局起步

随着《南沙方案》各项任务目标加速落地,南沙战略优势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2301.3亿元,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

据悉,面向2035年的第二阶段目标,省、市、区正紧抓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机遇,全面释放《南沙方案》综合效应,全力提升南沙发展能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