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非遗+”赋能 党支部带头村民“织”富
日期:[2025-09-30]  版次:[A06]   版名:[广清助镇帮镇扶村]   字体:【
■壮瑶风采篝火晚会。

■绣娘传授技艺。

清远市连山福堂镇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与基层治理效能双提升

编者按

省会带地市,广清起新篇。

2021年7月,广州130名援派干部肩负重托,奔赴清远24个镇,投身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2024年7月,广州新一轮98名援派干部接力前行,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清远走深走实。几年来,广州援派干部,以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干劲、敢于突破创新的闯劲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与清远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奏响了一曲和美乡村协奏曲。今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新快报特推出“广清驻镇帮镇扶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的青山绿水间,一栋栋曾经沉寂的废弃宅院随着壮锦织机的节奏而苏醒,村民们通过古老的指尖技艺,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近年来,福堂镇深挖民族特色资源,聚焦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探索“非遗+基层治理”新路径,党支部带头、合作社搭台、村民唱戏、工作队帮扶,实现了非遗活态传承与基层治理效能双提升,让古老技艺成为乡村共富的活水源泉。

盘活资源 带动近千人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福堂镇积极探索闲置用地有效利用模式,通过用好“三地活化”策略改革工作经验,在太平村巧妙盘活了十几栋乡村废弃住宅,让壮锦织造技艺在这片废弃住宅地上“活”起来。

省、市、县、镇四级联合工作队共同发力,通过政策、资金、人才等扶持,成功将合作社打造为一个集文化传承、技艺传习、民族服饰、特色美食、非遗民宿、研学旅游、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

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通过聘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建立标准化工坊、开发创新产品,让古老技艺重焕生机。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建乡村振兴服务基地,输送高质量学生设计师团队与乡村织娘合作,每年输送研学生超过100人,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途径,间接带动村民致富。

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发展壮锦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反哺乡村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村党支部联合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开设“壮锦织造技艺培训班”,优先吸纳困难群众、留守妇女等群体参与,党员主动学习、掌握壮锦织造技艺,带头进行工艺和知识培训。在党员绣娘的带领下,成功吸收318户村民加入壮锦织造队伍,帮扶带动近10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增收普遍超过5万元。

文旅融合 近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开发“壮锦体验游”路线,吸引游客参观、体验、消费,是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打造文化地标的重要一环。合作社采取“一室多用、资源共享”原则,常态化开展非遗体验活动,设立非遗展览区,让村民和游客沉浸式逛民俗文化集市、品味文化盛宴。

“非遗体验活动的举办,让更多村民和游客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凝聚起大家庭的向心力,同时还为党组织与村民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拉近党群关系,让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更具号召力。”福堂镇党委书记黄辉动情地说。

合作社近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织锦工坊”体验项目参与率达92%,随着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的建成,该景区已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审,并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驻福堂镇工作队还创新推出“织锦+美食+民宿”套餐,联动周边景点“杨愈将故居、天鹅湖自然风光、福堂镇乡村振兴孵化基地”等打造旅游环线,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联农带农 “老手艺”变“金饭碗”

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还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提升治理效能,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支部的鼓励下,村民通过出租自家闲置宅基地给合作社,变“闲置地”为“生产地”,助力村民增收。

“以前织锦只是祖辈的手艺,没想到现在能靠它增收。”非遗传承人钱清华一边在织机前演示传统壮锦制作,一边笑着介绍。合作社社长冀麒宇与党员绣娘积极开发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的壮锦文创,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变“老手艺”为“金饭碗”。合作社定期举办免费技能培训班,采用“固定手艺人+分发订单”模式,村民可领取原料回家利用闲暇时间编织,按件计酬。村民实现“守着家、带着娃、织着锦、养着家”,“订单模式灵活、方便,我们既能照顾家庭又不耽误务农,大家都很欢迎。”一位绣娘表示。

一梭一梭,织的是千年技艺;一针一线,连的是万家民心。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是福堂镇探索“文化+治理+产业”模式的缩影。福堂镇党委和工作队通过政策扶持、品牌推广、文旅融合等方式,正推动壮锦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虞佩 钟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