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二十载同心织月圆 千万缕微光汇星河
日期:[2025-09-30]  版次:[A08+]   版名:[中秋圆梦行动]   字体:【
■猜灯谜摊位人气聚集。

■童精彩合唱团带来《爱让梦想来》,用歌声浇灌梦想的嫩芽。

■舞蹈表演《看月亮爬上来》,传递节日的温暖与关怀。

■“追光”艺术团合唱《小池》,生机盎然。

■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彩灯。

■孩子和家长学习非遗广式月饼制作。

■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彩灯。

■热闹的非遗游园会现场。

■儿童代表接收中秋微心愿爱心礼包。

新快报“2025中秋圆梦行动”大联欢成功举行,逾百名亲子成员提前团圆过节

“小朋友,再想想,拿着线可以放飞什么?”灯谜摊位前,志愿者小孟弯下腰,几乎是对着那个刚到他腰间的小孩耳语。孩子眼睛一亮,脆生生地喊出答案:“风筝!”小孟立刻竖起大拇指,脸上的笑容比中了奖还开心。这个“无底线”提示的瞬间,被孩子眼里的惊喜照亮,这是2025年度“心手相牵·穗爱童行”系列之“情系中秋·月满非遗”亲子趣味活动现场,既“盏鬼”、又暖心的场景。

9月26日,在广州市民政局指导下,广东新快报社携手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市未保中心”)、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助学会”)、梦响汇公益等爱心伙伴共同举办新快报“2025中秋圆梦行动”联欢会,来自全市各区逾百名儿童代表与家长受邀到场看精彩演出、逛非遗市集、做糯香月饼,在欢声笑语中提前团圆。

创新关爱保护服务模式

中秋节,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谐、丰收的美好期盼,而中秋圆梦则成了这次前来参加活动的120多个家庭的共同心愿。

“深情期许,滋润心田。”市未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为全市困境儿童家庭送出中秋祝福,他强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用心用情的社会事业,切实做好困境、流动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据了解,今年中秋圆梦行动进一步深化“政府+社会+媒体”关爱保护服务模式,发挥协同联动机制优势,持续释放“1+1+1>3”资源聚合效应,让暖心服务更加可感可知可及。

中秋圆梦行动凝聚广大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热心人士公益力量,点亮“心愿清单”,圆梦“幸福清单”,持续擦亮“向阳行动”“穗爱童行”品牌,积极为困境、留守、流动儿童及家庭提供帮扶服务,深耕厚植儿童关爱沃土。

媒体廿载坚持搭建桥梁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编委、广东新快报社总编辑冯树盛在致辞中提及,始于2006年中秋前夕的该项公益活动,至今已是第20年、20次举办,“做一件好事不难,长期坚持就殊为难得。”

他说,新快报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坚持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新闻,“我们始终坚信,新闻工作者的笔,不仅是记录时代变迁的史笔,更应是连接人心、传递温暖的纽带。”

“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超开心!”来自从化的9岁男孩小宝,和几位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组队巡游非遗公益市集,短短数小时的欢聚,他们已亲密无间,“明年有机会还想来!”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领导、广东新快报社副总编辑李青、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葛晓红、公益音乐人王厚明及广州市欢聚时代公益慈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等嘉宾来到现场,与孩子们同享美好时光。

找亮点

歌舞+非遗 一大波“中秋味”热闹来袭

蹁跹水袖,追光起舞,一曲《看月亮爬上来》的中国舞,勾勒出如月光洒落般的浪漫韵律,拉开联欢活动帷幕。温暖的圆梦时刻里,梦响汇公益童精彩合唱团、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追光”艺术团、焕星青年音乐工作室等团体的小艺术家们,用才艺助推气氛。台上演唱得起劲,台下亲子家庭看得投入。

不止悦耳的歌声,中秋韵味怎少得游园互动?主办方特别设置了猜灯谜、投壶、拓印、传统香囊制作等8个非遗游园体验摊位,以及制作月饼,体验机会一波接一波,让参与者沉浸在广府中秋氛围中。

亮点1 暖歌

“小池”“月色”如画,现场“大家”一家

几片翠绿莲叶被摆上舞台,与舒缓的音乐共同勾勒出“一方小池,如诗如画”的静谧。清澈的童声缓缓响起,来自广州市福利院的10名特需儿童在老师带领下从舞台两侧走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诵声如清流,涓涓滴入每个听众的心田。孩子们身着淡绿演出服,或站立起舞,或乘轮椅轻摆手臂,台下掌声如雷。

“这个节目看得我热泪盈眶,无论是表演的特需青少年,还是背后默默付出的特教老师,都值得我们敬佩。”《小池》表演结束,番禺区的罗女士就轻声对身边的佩戴着下肢辅具的男孩说:“你看,特需演员也能这么棒,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越过越好的。”

台上一方小池,如诗如画;歌声里,也唱出了“我”和“你”亲如一家的情谊。

“没有什么风景,比牵手更美;只有爱的奉献才温暖永久……”清脆童声伴随悦耳旋律,以歌寄情——童精彩合唱团的《爱让梦想来》合唱歌曲,唱出社会“大家”与“小家”牵手互助的缩影,带动观众随歌声摆动手臂。“这些年家里大事小事都得到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关心,就像歌词所讲,人与人相处,一起牵手,就是最美好的画面。”天河区天园街的一名家长表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融合、参与的机会,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表演任务。”节目《小池》的指导老师告诉记者,能诵读的孩子承担着“发声”,不能朗诵的孩子,就安排他们敲击乐器,“音乐是相互的治愈,他们付出努力为活动呈现了精彩的表演,观众的掌声也是对孩子们的肯定。”

“第一届参加中秋圆梦活动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而这个集体里,一直有新的音乐和公益力量注入。今年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将来也如大家所期,一直支持新快报的公益行动。”梦响汇公益创始人、广州音乐人王厚明说。

亮点2 游园

广府非遗闹中秋,老手艺邂逅新童颜

广府中秋的韵味,还在于舌尖指尖。活动现场,九个非遗技艺展演坊形成了最具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公益“闹市”。

善爱行动志愿工作促进中心的摊位传出阵阵笑声。一大沓“广府妙语”卡片上的粤语歇后语和粤语俚语,让参加者们纷纷感叹:“‘粤语’灯谜真盏鬼。”

“粤语‘輘輷’,讲的就是‘有蹊跷’;‘扁鼻佬戴眼镜’就是‘冇得顶’(好到极点)的意思。”一边搞气氛,一边教学的摊位负责人张姐说:“今天有许多孩子,爸爸妈妈是典型的‘外来媳妇本地郎’。虽然家里南腔北调,但孩子们学粤语热情高涨。”

最聚人气的当推集体民俗体验创作——共绘千秋月。“妈妈用蓝色,中秋的夜空最蓝。”思思与妈妈共握一支画笔,共绘一片夜空;“我画的是花瓶,等下再给它插满鲜花。”4岁的云云还不会为满月填色,只在画布一角涂鸦也能笑得灿烂。新快报记者看到,很多孩子和家长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一幅长达8米的中秋长卷。

在拓印处,一名小朋友在雕版上落力刷墨,他吆喝着朋友们一起来体验这个“古代复印机”。男孩的生动比喻逗笑了身边的志愿者,“慢慢来,像我这样均匀用力……”志愿者手把手教他印制,“‘花好月圆’印出来啦!”两人还不忘击掌庆贺,“耶!通关!”

传统香囊制作区里,香味扑鼻。薰衣草、艾草、陈皮等配料琳琅满目,摆满桌,任君发挥想象,体验中草药芳香。10岁的小耀被薰衣草香气迷住,他捧着配料盒说:“这个薰衣草好香,我要多放一点,送给妈妈当中秋礼物。”旁边的妈妈阿琴眼眶微红,悄悄拍下儿子专注的模样,“孩子平时很调皮,今天做香囊却这么认真,知道心疼我了。”

亮点3 寻味

小小手工月饼里,包裹着最甜的牵挂

手工月饼制作区是参加者最期待的区域。油香、面香和馅料的甜香,这里汇聚了最浓郁的家的味道。

来自从化的玥玥小姑娘,小脸上沾满了白色的粉面和细碎的豆沙馅,她做得格外认真。模具压下去,一个印着“福”字的小月饼诞生了,她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准备好的盒子里,轻声对妈妈说:“这个要留给爷爷奶奶吃,他们没来,但也要尝尝我做的月饼。”

番禺的林女士带着三个活泼的女儿围坐一桌,母女四人分工合作,和面、称馅、包制、压模,忙得不亦乐乎。她们特意多做了几个月饼,用精美的盒子装好。林女士说:“家里大女儿今天要补课,不能一起来,我们得把这份团圆的心意带回去给她。虽然人来不齐,但是月饼一个不少。”

小小月饼,于参加活动的家庭而言,已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传递亲情、表达牵挂的载体,也包裹着家人之间最深厚、最甜蜜的爱。

活动持续至下午4时许,林女士和三个女儿提着一大堆袋子准备踏上归程。“这么多礼物,还有我们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香甜月饼,真是满载而归!”她告诉新快报记者,手里提的怀里捧的,都是能看到的东西,“通过这次活动内心的得到更多,我和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心里又有多温暖、多幸福。”

二十年坚守,让爱与梦想生生不息

六项暖心服务将上新,传递美好佳节“心”温暖

在这场中秋节前专属于困境儿童的温暖活动中,也沁润着政府、媒体、爱心机构给予的深情祝福与期许。据介绍,市民政局还将上新六项暖心服务,传递美好佳节“心”温暖。

一系列“心愿清单”陆续圆梦

“中秋节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谐、丰收的美好期盼。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活动,我们要传递的是温暖和关怀,为各位家长和孩子搭建一座情感的桥梁,汇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合力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市未保中心相关负责人祝福现场家长与孩子一起尽情享受活动的乐趣,收获快乐和友谊,度过美好时光。

“让我尤其动容的,是今年圆梦行动中收集到的这66个质朴的心愿。”广东新快报社总编辑冯树盛牢记着小朋友的“心愿清单”,他说,每一个小小的心愿背后,都跃动着一颗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童心。它们或许微小,却重若千钧,值得倾力呵护、郑重以待。“我们必将汇聚各方爱心,让每一个心愿都圆满落地,让梦想的光辉照亮孩子们的笑脸。”

“希望身处困境的小朋友都能度过暂时的困难,拥有更好的明天。”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葛晓红笑着说。

“看着曾经在台下受助的孩子,如今站上舞台成为帮助他人的人,这就是公益最美的循环。”王厚明老师说,艺术的感染力与公益的感召力深度融合,谱写了一曲悠长而动人的爱心乐章。

广州市欢聚时代公益慈善基金会代表不仅送来中秋祝福,更现场认领了10名困境儿童的中秋心愿。

六项新服务惠及更多儿童

值得关注的是,中秋佳节期间,广州市未保中心推出六项温暖举措,让节日关爱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儿童。

记者获知,“上新”内容包括开展入户走访慰问,结合儿童家庭需求采购生活必需品、学习文具、文化体育用品等关爱物资,在中秋节前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入户探访困境儿童,详细了解儿童家庭、监护、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情况。开展线上节日慰问,发挥12345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家座席“守护”作用,关爱了解困境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帮扶需求。开展2025年“心手相牵·穗爱童行”系列主题活动,在中秋节前联合多方资源举办研学活动,邀请百名困境儿童及其监护人参加。开展机构内受助儿童关爱活动。

在中秋期间,以儿童健康成长为导向,为机构内受助儿童提供节日庆祝、心理关爱等服务。开展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节日前收集各区有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困境儿童情况,协调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心理慰藉等专业化服务支持。开展政策宣讲,9月中旬在番禺区、从化区开展“心手相牵·穗爱童行”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政策宣讲进校园活动,邀请专业律师、家庭教育专家等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青少年安全自护知识等内容进行授课,通过主题游园、派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系列宣传折页、书签及拼图等宣教公共服务产品,进一步厚植关爱沃土。

镜头

活动背后的志愿者们:

无声的守护,他们是最动人的风景

活动的每一个温馨瞬间,背后都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的身影,是这场公益盛会中最动人的风景。

今年9月才入读岭南学校的高一女生小李,这个周末原本计划和同学去打球,但她在志愿者招募群发现新任务后,马上报名选择来到了这里。

16岁的小李在兔儿爷摊位派发原料,并辅助不擅长调色上色的孩子绘制,“没关系,你也可以为兔儿爷换装!”看到因涂错颜色面露懊悔的小男孩,小李主动上前为他搭色,直到笑容重回小男生脸上才离开。

灯谜区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而这欢乐很大程度上源于男生小孟对孩子们的宠溺。凡是有小朋友凑过来猜谜,他立刻开启“放水”模式,给力提示。当孩子们挠头苦思,小孟便凑过去,神秘兮兮地小声说:“想想,一种有毛的笔,是什么文具呀?”孩子恍然大悟喊出“毛笔!”灯谜被猜中了,小孟比小朋友还开心。“快乐最重要啊,说不定他们这就爱上了传统文化呢。”

校园是志愿服务的萌芽地,不少学生志愿者分享说:“看到这些孩子戴着香囊、拎着灯笼,拿着奖品开心离开时露出的笑容,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不是我给予了他们什么,而是他们的纯粹,深深感动了我。”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

■摄影:新快报记者 宁彪 见习记者 黎奥 市未保中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